文/何來美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距2024年總統大選已不到1個月,藍綠白三黨正副總統候選人都提出亮麗的客家政策,而選舉支票人人會開,但究竟能兌現多少?其實,客家真正的隱憂是超過七成客家人住在六都,母語流失嚴重,在都會參政也遠遠不及閩南與外省族群積極;客家人爭取權益求人,還不如勇於參政力爭。
今年12月28日是「還我母語運動」35週年,當天下午在臺大校友會館3樓3B會議室將頒發「2023客家臺灣文化獎」,發表臺灣母語運動宣言,也將請臺灣主要政黨發表客家政見。「2023客家臺灣文化獎」得主是黃森松、築夢舞集、黃女容與葉晉玉,各頒獎狀與美金1000元。
策畫這項活動的臺大教授邱榮舉,是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的總領隊,他打電話給筆者能否寫篇建言?我回他三黨正副總統候選人的客家政見都洋洋灑灑,問題是自總統直選以來,客家人賣力助選,但選後究竟有多少人受到重用?政見又兌現了多少?
據客委會調查,全臺客家人口約佔19.8%,但實際上臺灣五大族群包括原住民(平埔族、高山族)、閩、客、外省與新住民,經二、三百年通婚、同化、融合,若以血統來論,恐怕很多人都有客家血統,只差有無客家認同而已。
以筆者來說,祖母是平埔族、父親客家人、母親是彰化閩南人,因我在客庄長大,致有強烈的客家認同;先父結婚後曾考慮到彰化拓墾,那時若移居彰化,我就成了福佬客,客家認同也就淡了。
因此談客家,必須先有客家認同,而客家要免於遭強勢族群同化,讓臺灣持續保有多元語言、文化之美,在總統大選時要求提出客家政策,政府要職適度重用客家人是必要的;但自1996年總統直選以來,從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到蔡英文,五院正副院長,以及內閣入閣比率,客家人一直偏低。
1996年李登輝曾召集立委徵詢組閣意見,立委徐成焜建議多提拔客家人,吳伯雄也是理想閣揆,李登輝竟脫口而出「我也是客家人」,意指他是客家人都當總統了,閣揆、閣員算什麼?李登輝祖籍福建永定,永定是客庄,遷臺在三芝落腳,是被同化的福佬客。同年多位客家籍立委還在立法院辦過公廳會,質疑「客家人為什麼不能入閣?」1998年立委林郁方也書面質詢40位閣員只有農委會主委彭作奎與體委會主委趙麗雲是客家人,只佔5%偏低。
陳水扁是最重視客家權益的總統,成立了客委會、客家電視台、在三所國立大學設立客家學院,也提拔葉菊蘭、湯曜明……等客家菁英入閣,他連任時客家票也有明顯成長。
馬英九到通霄馬家庄祭祖,爭取客家認同,但2012年連任後內閣改組,47位閣員中客家人只晉用5位,且不在主要部會,令吳伯雄、立委呂學樟不平,盼馬英九多拔擢客家菁英,他卻回答「不要忘了我也是客家人」,跟李登輝一樣傲慢。後來馬英九才提拔客家籍張盛和接財政部長、賴浩敏接司法院長。
自稱「客家妹」的蔡英文,當總統後非常重視「浪漫臺三線」客庄產業、文化發展,請楊長鎮規劃。林全組閣時,客籍閣員只有法務部長邱太三、科技部長楊弘敦、環保署長李應元、客委會主委李永得,且8年來客家人入閣比率依舊偏低。
不僅中央如此,因都會客家人未勇於參政,現臺灣六都已連續三屆沒有客家人當市長,都會客籍立委比率也偏低,而現六都的副市長、以及各個市政府的小內閣,究竟用了多少客家人?如果用心去調查,也會發現偏低,致選前說要重用客家人,當選後都大打折扣。
倒是這次台北市立委選舉有兩位客家妹參選,分是謝佩芬、徐巧芯,都是學經歷俱佳戰將,民進黨籍的謝佩芬將在第三選區挑戰國民黨籍的王鴻薇;藍營的徐巧芯則在第七選區迎戰綠軍的許淑華,激戰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