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鍾孝昇,國小教師、中壢客家人,這下戴中壢(四縣腔)
這幾年,「食農教育」係拗蠻重要个教育議題。食農教育个推動,受著學校个重視。當多先生乜陸陸續續,設計食農教育个課程,希望學生仔在「自家做」个體驗當中,參與農產品个生產、處理,還有煮食个過程,發展出簡單个煮食能力。
?兜龍岡國小乜共樣,今年申請了桃園市教育局个食農教育計畫。毋過,既然係「客語生活學校」其中之一,?兜試著該當愛結合學校个特色,發展摎別个學校無共樣个食農教育正著。故所經過大家思考摎規劃,一份當有客家味緒,結合食農教育摎本土語言个課程—「?个客家味緒」,就愛上桌咧。
「?个客家味緒」課程,首先登場个,係一年生个紅粄製作。紅粄又安做「新丁粄」、「紅龜粄」,係用糯米做个粄仔。除忒過年過節拜天公、敬阿公婆會打紅粄,係講討心臼、做生日,抑係廟項做戲、打醮,這兜鬧熱个活動,神桌項都會放等紅粄,來加添喜氣。
紅粄傳統个做法,係用粄粹包料仔,續等用粄印印出形投,再過放入鑊仔肚,用籠床蒸熟來食。毋過因為時間毋罅長,為著愛分學生仔做得黏時食著自家做个粄,故所這擺用熟粄來做。學生仔摎紅豆料仔包入蒸好个熟粄,用粄印印一下就好咧,又遽又方便。
「豆腐無油難脫鑊」,?兜个粄印雖然既經膏油膏幾下遍咧,毋過可能因為忒久無用,毋會食油,小朋友做个粄,還係本本在粄印項黏核核,盡難剝㪐下來。本旦愛印出龜仔形、桃形个紅粄,在該出力剝㪐个過程當中,隻隻都變做牽絲个八爪章魚。
毋過,這無麼个要緊,經過修整後,小朋友親手做个第一隻紅粄,就做好勢咧。在歡樂个氣氛中,乜達到這擺食農教育課程个目標,毋過敢有像龜仔?美食在面前,?想無小朋友會計較。
紅粄課程煞了,食農教育第二場活動,就係為著幼稚園小朋友設計个牛搵水製作。
牛搵水乜係客家人个傳統點心,摎煮熟个粢粑仔,放到薑嫲糖水肚,故所又安到「熝湯粢」。因為看起來就像係牛仔浸在水竇肚、探出頭那摎背囊个樣仔,故所又安做「牛搵水」、「牛搵浴」。
打牛搵水看著簡單,正經愛做,愛當多个準備。邱呂桂雲先生先摎糯米磨做粄漿,矺燥來,用一息仔粄粹來煠粄嫲,過摎粄嫲加入原來个粄粹亼共下。
邱先生摎這兜粄粹斷做一細垤一細垤,續下來,就教大家摎粄粹挼啊圓、搭啊扁,過在中央揤一隻窟。
「先生,這還像烰圈仔嗬。」「?試著較像大隻个雪圓仔。」就在小朋友你一句?一句,享受著自家做該下,粄仔乜煮熟浮起來咧,先生摎粄仔加到糖水裡肚,一條條个細牛牯就在水窟肚搵浴咧。
牛搵水一上桌,小朋友就食著嘴就合毋揫。大家緊食,先生乜緊摎大家紹介儆惜食物个重要性。希望幼稚園个小朋友經過這擺个活動,除忒做得學著牛搵水仰般打,乜愛知感謝耕種人个辛苦。
龍岡國小食農教育个課程設計,除忒有客家美食个製作,?兜還改了一隻「客家菜園」。菜園肚種了當多客家莊長透看得著个青菜水果,比將講番薯葉、七層塔、菜瓜,刺波仔這兜。這陣仔乜種了幾頭大菜,準備在過年前,愛來割大菜、滷鹹菜。在這菜園肚,學生仔毋單淨學著這兜青菜个客家名,乜做得認識客家人仰般用這兜材料,做出各式个料理。
在這擺个活動,毋單淨結合食農教育摎學校特色,乜順續摎客家文化推廣出去,這乜係諺語講个「屙尿扡鹹菜」,做一件事情,有兩份个成果。?兜應該係有達到原先規劃目標个正著。
華語
這幾年,「食農教育」是相當重要的教育議題。食農教育的推動,受到學校的重視,許多老師也陸陸續續設計食農教育的課程,希望讓學生在「親手做」的體驗中,參與農產品的生產、處理,以及烹煮的過程,發展出簡單的煮食能力。
我們龍岡國小也一樣,今年申請了桃園市教育局的食農教育計畫。不過,既然身為「客語生活學校」其中之一,我們覺得應該要結合學校的特色,發展和別的學校不一樣的食農教育才對。於是經過大家的思考與規劃,一份充滿客家味道,結合食農教育與本土語言的課程—「?个客家味緒」就要上桌了。
「?个客家味緒」課程,首先登場的,是一年級的客家紅粄製作。紅粄又稱「新丁粄」、「紅龜粄」,是用糯米製成的客家粄。除了過年過節祭拜天公、敬祖會做紅粄,像是迎娶媳婦、作壽、廟會做戲、建醮,這些熱鬧的活動,供桌上都會擺放著紅粄,來增添喜氣。
紅粄傳統的作法,是用生粄團包好餡,用粄印印出圖形,再送入鍋裡,用蒸籠蒸熟來吃的。不過因為時間不夠,為了讓學生能夠馬上吃到自己手做的粄,於是這次採用熟粄來做,學生將紅豆餡包進已經蒸熟的粄,用粄印一壓,就做好了,又快速又方便。
「豆腐無油難脫鑊」我們的粄印雖然已經塗油塗幾遍了,不過可能是因為太久沒用,不會吃油,小朋友做的粄,還是緊緊黏在粄印上,很難剝下來。本來要印出龜形、桃型的紅粄,在用力脫模的過程中,每一隻都變成了牽絲的八爪章魚。
不過,這沒什麼關係,經過整型後,小朋友親手做的第一個紅粄,終於完成。在歡樂的氣氛中,也達到了這次食農教育課程的目標。至於像不像烏龜,美食當前,我想沒有小朋友會在意的。
紅粄課程結束後,食農教育第二場活動,就是為幼兒園小朋友設計的客家牛搵水製作。
牛搵水也是客家人的傳統點心,以煮熟的麻糬,放入薑汁糖水中,故又名「熝湯粢」。因為看起來就像是牛浸在水裡,只探出頭與背的樣子,故又有「牛搵水」、「牛搵浴」的名稱。
牛搵水的製作看似簡單,真正做起來,需要許多的籌備工作。邱呂桂雲老師先將糯米磨成米漿,用石頭壓乾來,取一點粄粹來煮熟粄團,並將熟粄團加入本來的生粄粹搓揉在一起,就可以了。
邱老師將這些粄粹分成一小塊一小塊,接下來,就教大家將粄粹搓揉成圓狀,壓扁來,然後在中央用指頭按出一個洞。
「老師,這好像甜甜圈喔。」「我覺得比較像大湯圓。」就在小朋友你一言我一句,享受著手作的同時,粄也煮熟浮起來了,老師將粄加到糖水中,一隻隻的小牛就在水池中洗澡了。
牛搵水一上桌,小朋友就吃到嘴巴都合不起來,大家一邊吃著,老師們也一邊跟大家介紹惜食的重要性,希望幼兒園小朋友們透過這個活動,除了能學到客家牛搵水的製作,也能感恩農民的辛苦付出。
龍岡國小食農教育的課程規劃,除了客家美食的製作外,我們還開闢一個「客家菜園」。菜園中種植了許多客家莊常見的蔬菜水果,比如說番薯葉、九層塔、菜瓜,草莓等等。最近也種下幾株刈菜,準備在農曆過年前,要來割刈菜、醃酸菜。在客家菜園裡,學生不但學會了這些蔬菜的客家話名稱,也能認識客家人如何使用這些材料,做出各種的料理。
在這次的活動,不但結合食農教育與學校特色,也順便將客家文化推廣出去,這也是客家諺語講的「屙尿扡鹹菜」,做一件事情,有兩份的成果。我們應該是有達到原先規劃的目標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