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宋佩遙、何柏均/新竹報導】「一定要拚啦!真的是在拚,打鼓要拚才有效果、才會震撼,要有旋律也要有那個力道。」今年已經70多歲的「阿添伯」何晉添在休息的空檔秀出包滿繃帶的雙手,儘管手指指頭與虎口近乎磨破皮,但阿添伯仍不喊累。新埔義民廟長達14天的15聯庄遶境,這群來自中壢、平均年齡70歲、加起來更是超過千歲的「新光大鼓團隊」,坐在藍色小貨車上,一路跟著義民爺神轎,一刻都沒缺席;他們從清早3、4點就出門,經歷過15度的冷氣團與日曬雨淋,最後完成上千公里的遶境路程。

新光大鼓隊中70多歲的「阿添伯」何晉添,14天跟著義民爺打鼓,打到雙手起水泡仍樂此不疲。何柏均攝

這群由桃園市中壢區新明里環保志工組成的「新光大鼓團隊」,最初之所以會齊聚在一起打鼓,其實是因為「大家打鼓打得很爛,擔心出去會丟臉」,因此里民在3、4年前開始邀請老師、自發相約練鼓,阿添伯說,「覺得好玩就好,沒想到有機會參加廟會,甚至越打越多,各地的宮廟遶境開始會請我們打鼓」;平常教他們打鼓的老師更稱新明里的鼓班是不折不扣的「千歲班」。

阿添伯笑稱自己打鼓後,愈打愈年輕,已忘記自己年齡的他,花了好久才算出自己大概已經70好幾了,《客新聞》問到他是否會累?他笑稱:「不會累!很高興又很幸福,打鼓有錢好賺(iuˊ qienˇ hoˋ con 四縣),加上義民爺有保佑,再累也要繼續打下去。」

這群穿著亮眼紅色POLO衫,年紀最大的團員甚至已經83歲的新光大鼓團隊,在這次義民廟圓醮遶境隊伍中是第二台車,鼓團在神轎前用響亮有節奏的鑼鼓聲,響遍桃、竹地區的大街小巷,也走過蜿蜒的台三線,告知沿路的信眾義民爺即將遶境通過,居民也在門口擺下香案,祭拜義民爺。

這群「千歲鼓隊」平均年齡超過70歲以上,坐著藍色小貨車跟著義民爺神轎遶境。宋佩遙攝。

當義民爺每到一個聯庄駐駕時,鼓隊更要提前下車就位,在廟埕奮力表演,14天來始終如一,就這樣遶遍桃園、新竹的15聯庄、超過72間宮廟。被團員戲稱為「鼓王」的阿添伯謙虛地說,鼓是大家一起打的,必須互相輪替,遶境是我們練鼓的機會,平常大家練鼓都沒有連續打過這麼久。

阿添伯透露,以前大鼓隊出班參與廟會或是遶境,頂多連打五天,第一次遇到要連續打兩週,是個挑戰,但也剛好讓大家來練鼓。另一名隊員「鼓后」黃大姐說:「遶境期間我們每天4點起床準備、5點準時從中壢出發,不到7點就在神轎隊伍前待命」,就這樣一路從早到晚,繞完一個聯庄後,等義民爺神位入廟駐錫後才離開,回到桃園往往已經超過晚上7點。

「痛呀!痛要忍耐下去繼續打、堅持把它完成。」儘管大家都說能在義民爺神轎前打鼓很幸福,不過貼滿貼布的雙手與護腰騙不了人。何晉添坦言,打了十多天的鼓,已經是哪裡痠痛就把貼布往那裡貼,他在手指虎口貼了厚厚一層OK蹦避免破皮,回家則會熱敷舒緩手臂,

阿添伯打到雙手起水泡貼滿紗布,另一名黃大姐也貼著藥膏。宋佩遙攝。

儘管團員們一開始甚至懷疑是否有辦法撐那麼多天,不過阿添伯開心地笑著說,結果還不錯,大家都撐過來了。最痛苦的就是沿路拚場的時候不能停,要用意志力去拚,「打鼓沒什麼秘訣,就是要苦練,只有用力打也不行,用力打還要好聽才有用,氣勢不能掉下來,就是要一直往前衝。」

這次的圓醮遶境是義民廟創廟235年以來,第3次舉辦15聯庄遶境。再之前則是2008年建廟220週年,以及1988年建廟200週年。此次遶境意義非凡,講客廣播電臺的行動廣播車「講客號」更是全程利用GPS定位,自11日起追蹤義民爺牌位的神轎,從新埔枋寮褒忠亭義民廟出發,沿途行經桃園觀音、新屋、楊梅及新竹湖口、溪南、六家、下山、大隘、九芎林、關西、石光、五分埔、大茅埔與新埔,最終在在11月24日返回枋寮本庄,預計在12月初舉辦圓醮儀式。

點我看>>義民爺遶境GPS軌跡全記錄

「講客號」透過GPS追蹤定位,也全程把義民爺遶境路線記錄下來。翻攝畫面
團隊彼此間不斷練習如何打鼓。李台源攝。
新光大鼓隊。何柏均攝
每天義民爺駐駕時,大鼓隊都要出陣表演,表演完後阿添伯會舉起雙手向廟內朝拜。宋佩遙攝。
每到一個廟,大鼓隊都需上下車表演打鼓。宋佩遙攝。
義民廟車隊包括新光大鼓隊,14天繞過新竹、桃園地區上千公里的路。宋佩遙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