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修語/嘉義報導】獲得廣播金鐘獎的5G直播車「講客號」首次前進嘉義,當地溪口鄉有超過5成是客家後裔,因此擁有豐富的「客底」文化;去年溪口鄉公所推展客底文化發展試辦計畫,於今天舉辦成果展,結合尋客小旅行、戲劇演出、靜態展覽等,由鄉親們自己來認識在地文化,尋找自己的「客底」,不分族群彼此共榮,為溪口帶來更豐富的樣貌。

成果展這天由「尋客小旅行」揭開序幕,帶領40位遊客穿梭於客底特色場域,最後集結於客家文化館前,欣賞「溪客底嘉」戲劇,鄉公所卯足全力將計畫成果轉譯為戲劇,呈現溪口從清朝時期至今,鄉親們不分族群彼此共榮,為溪口這塊土地打拼的歷程,集結在地老、中、青、幼約40人共演,從演員、歌謠演唱、道具製作,克服萬難合力完成,體現溪口歷史由鄉民自己說自己演,也是今天成果展重頭戲。

溪口鄉公所與邑山社區大學共同規劃「尋客小旅行」,讓在地的鄉親與各個國小學生們參加,在旅行中探索溪口客家宅院的代表曾家洋樓與溪口信仰中心北極殿,和溪口街區等人文地景。在旅行後更舉辦心得競賽,許多學生將旅行內容轉化為自己的養分,並以文字、圖畫記錄下來,並在成果展這天頒發獎狀。

尋客小旅行中,讓民眾認識客底文化,也加入客庄美食鳥仔餅DIY活動。范修語攝

溪口客家文化館館長王秀眉表示原本預計舉辦六場小旅行,沒想到場場爆滿,因此加開場次讓鄉親、學生們參加,並將溪口在地歷史、客家文化從小扎根,也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夠繼續舉辦「尋客小旅行」,讓「客底」文化扎根。

在溪口客家文化館內展出的特展,吸引許多鄉親們前往參觀,其中一位何小姐帶著還在就讀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認識客家文化,何小姐表示自己是溪口人,但不知道溪口有客家人(客底文化),自己的爸媽、同學們也沒有聽過有人有客家血緣,透過這個成果展,她帶著小朋友一起重新認識溪口客底文化,最後何小姐笑著說要回家問問爸媽有沒有客家血統或是認識「客底」文化。

「溪客底嘉」戲劇演出,由40位從老到幼,在地鄉親共同參與。范修語攝

今日一起參與活動的柴林國小校長翁若溱,帶領兩位小朋友領獎時提到,在偏鄉地區的國小面臨學生稀少的問題,因此她在105學年起申請客語生活學校計畫,希望將學校的課程多元化,讓小朋友們學習不同才藝、認識不同文化,希望這些小朋友們能夠考到認證或是競賽得名,將有助於他們的升學。

翁若溱表示,柴林國小屬於比較偏鄉地區,且學生半數來自弱勢家庭,翁校長眼神透露出一些憂心,也能從她眼中看出對教育的熱忱,希望讓學校成為孩子的避風港。

何小姐帶著女兒一起來認識客底文化。范修語攝

客底是客家圖像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將使客家族群生態更完整,客家委員會於111年起與各縣市政府共同推動客底文化發展試辦計畫,嘉義縣則是唯一由鄉公所自行辦理的縣市,「嘉義縣溪口街推展客底文化發展試辦計畫」共有7個子計畫,辦了近40場次的活動,以溪口清朝道光年間即形成市街的溪口街為試辦計畫基地,透過尋根探索溪口鄉客籍家族史以及在地族群信仰與在地武館為主題。

為了將文化扎根,鼓勵在地國小師生、社團一同參與,計畫核心放在學童,並規劃系列課程,認識開基祖、探訪尋根以及戶外教學實地探訪,讓學生走出教室重新認識與體驗溪口客家文化。

成果展結合尋客小旅行,讓現場熱鬧滾滾。范修語攝
尋客小旅行,在溪口客家文化館導覽解說特展。范修語攝
小旅行結合在地美食DIY。范修語攝
尋客小旅行結合DIY行程。范修語
DIY溪口在地美食鳥仔餅。范修語攝
溪口客家文化館,館內除了展覽外,還提供許多互動拍照裝置、圖畫紙讓親子放電。范修語攝
溪客底嘉戲劇,講述清朝至今的溪口歷史。范修語攝
溪口國小學生們賣力演出。范修語攝
溪客底嘉戲劇,40位左右演員們共同演出。范修語攝
成果展頒發客底計畫心得競賽獲獎的學生。范修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