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日本京都報導】從玄關進入光明院,榻榻米上擺的衝立畫著一尾黑色鯰魚,與後方拉門日式畫風海浪構成一幅完整畫作,這是畫家丹羽優太利用和室前後景創作的《波心大鯰》。來到和室另一側,同一個衝立上,另一面則畫著一隻佛陀左手存於大火之中,這側看到的《炎下微笑》,是丹羽優太以東福寺1881年的一場大火為主題,當時的大火焚毀了逾15公尺高的佛像,僅有2公尺長的佛手流傳至今。

1993年出生於神奈川的丹羽優太,畢業於京都造形藝術大學研究所畢業,曾到中國北京留學的他,透過翻譯與簡單的中文接受《客新聞》專訪。仔細觀察丹羽優太的作品,最大的特徵是頻繁使用日本傳統的繪畫技法,描繪大塊的黑色塊狀生物體「鯰魚」、「京都大山椒魚」來創作。

「在日本,往往把大型塊狀物體象徵天災與疾病,或是人力無法改變的災害現象。」丹羽優太談起自己的創作契機,2011年日本東北的311大地震發生當下,正就讀高中的他想要為這場地震做些什麼,因此開始以鯰魚、山椒魚為題創作。不過他也認為,「災害不一定是負面的,就是個一定會發生、很普遍且很常見的現象,或許對台灣也有類似看法?」

丹羽優太的創作《炎下微笑》。李台源攝
丹羽優太利用和室前後景創作的《波心大鯰》。李台源攝

這場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在京都的國際交流展,便是以這《波心大鯰》與《炎下微笑》兩幅畫作作為前奏(intro)展開。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國際交流展的策展人林怡華表示,希望用丹羽優太的作品,帶出這間建於1391年、被譽為「虹之苔寺」的光明院場域歷史,讓觀者可以先了解策展空間,作為一個開啟的篇章。

穿過《炎下微笑》,一抬頭便可以看見丹羽優太為這次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創作《鯢浪漫》。仔細觀察,畫中間可以看見一條黑色大山椒魚,遠看有如一座島嶼,魚背上有著各式各樣的人們在上面生活,有人在釣魚、有人在放風箏,也有人在品茶,甚至還有人在「焗腦」,儼然這幅畫描繪的就是台灣淺山常見的風景。

丹羽優太為這次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創作《鯢浪漫》。李台源攝

丹羽優太說,畫中有各種型態的人在裡面工作,這些風景會出現在台灣,但在日本也看得到,是雙方都擁有的共同生活習慣。他曾經問林怡華,台三線會出現的景色是什麼?因此他特別畫了蜻蜓、鯉魚,以及「焗腦」這個百年前北台灣客庄最重要的經濟產業,也回應了台灣與日本在文化上的關聯。

「山椒魚的系列已經創作過很多次,我最想傳達的,是不管什麼以身分或做什麼工作,大家都在同一塊土地生活打拚。」丹羽優太說,這次他描繪地大山椒魚並不代表任何災害,他將山椒魚化身為大地,述說的是人與自然的共存,希望大家可以體認到,大地也有生命存在。

丹羽優太說,他想透過作品傳達,不管什麼以身分或做什麼工作,大家都在同一塊土地生活打拚。李台源攝
丹羽優太的畫作《光明院圖》。李台源攝

對於客家,丹羽優太坦言,在這次策展前,他並不知道台灣有這麼多的民族共同生活,在看完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後,丹羽優太向《客新聞》分享,他感受到每一位藝術家都質樸地呈現貼近生活的故事創作,「並非只為了讓作品好看而妝點,是真誠且質樸的呈現自己平常看見的題材。」

丹羽優太特別提到,或許是台灣人與寺廟相處的方式不太一樣,對他而言,這些顏色較鮮明的作品不容易在日本的寺院看見,但他也感受到藝術家為了要在寺院展出,對作品已有一些妥協與調整,「結果而言融合得非常好,可能是因為台灣與日本都有著共同的佛教信仰,以及較為接近的文化吧!」

丹羽優太向日本藝評人介紹他的創作《鲵浪漫》。李台源攝
丹羽優太的創作《炎下微笑》。李台源攝

展覽資訊

淺山行路人—鳴動的風景
​展期:11/8-11/22
時間:07:00-日落(隨季節變動)
場地:東福寺塔頭 光明院(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区本町15丁目809)

延伸閱讀

客家在京都1/獅潭桐花《遠方綻放》日本京都 客家美學碰撞出臺日連結

【李台源/日本京都報導】11月的日本京都,楓紅點綴近郊,在這個最美時刻,台灣當代客家美學現身京都知名的光明院,…

客家在京都2/日式台味融入日本禪園 臺灣藝術家觸動藝術辯證

【李台源/日本京都報導】「我知道有中國客家圓樓,但不知道台灣也有這麼豐富的客家文化!」兩位來自澳洲的遊客,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