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日本京都報導】11月的日本京都,楓紅點綴近郊,在這個最美時刻,台灣當代客家美學現身京都知名的光明院,一幅由知名攝影家科迪·科布(Cody Cobb)為藝術季拍攝的獅潭桐花主視覺《遠方綻放》掛在和室中最重要的「床之間」,首度把客家文化帶入充滿禪意的日本佛寺,以藝術創作串起客家在臺灣台三線淺山豐沛的生命故事,在京都的日本文化碰撞交織下,展現在國際觀光客眼前。

這次在京都登場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國際交流展,邀請台、日藝術家,在京都重新演繹藝術季「淺山行路人― 鳴動的風景」,一共展出5位藝術家12件作品,包括美國攝影師科迪·科布(Cody Cobb)、日本的丹羽優太,以及來自台灣的登曼波(本名楊登棋)、羅智信以及廖建忠;策展團隊更帶來了鍾肇政《歌德激情書》、甘耀明《冬將軍的夏天》、《利玉芳詩選》,以及《客庄浪漫散策》等書籍的日文譯本展出,讓觀展的遊客有機會透過文學的角度認識台灣的多元文化。

「該如何透過策展計畫去建立多元的臺灣認識論?」策展人林怡華盤坐在光明院的榻榻米上,一邊望向庭院中苗栗藝術家羅智信的作品《—覓—棲—渡—》,一邊向《客新聞》談起這次來到京都策展的點滴。他認為,臺灣的客家族群,因有來自移民與在地的融合,充滿錯綜複雜的台灣身分認同,「我想透過這次的策展,讓世界知道台灣族群的多元性」林怡華說。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策展現身光明院,和室牆上掛的是美國攝影家科迪·科布為藝術季拍攝的主視覺《遠方綻放》。李台源攝

作為日本的藝文中心之一,京都地區可以提供策展的場所眾多,但為何選在光明院策展,又或者不選在更大的東京呢?林怡華解釋,「空間直接說明了一切」,台三線的藝術展品討論了人與自然萬物關聯性,他認為光明院有如「時空的蟲洞」,進到院中時光彷彿靜止,給人恍如隔世的感覺,因此對他而言,若要在日本選一個地點,討論人與自然環境的連結,在看過這裡的空間後,他就馬上做決定:「就是這裡了」。

位在鴨川左岸的東福寺轄下光明院,與其他日本佛寺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屬於京都五山中的東福寺塔頭。塔頭指的是在大型佛寺附近,由其弟子建造的子寺廟,或指高僧退隱後的隱居之處。而東福寺四周遍布的「紅葉海」,每年秋季總是吸引大批遊客到訪。林怡華希望藉由這次藝文交流,提升台灣客家文化與當代美學於國際能見度的目標不言而喻。

光明院建於1391年,屬於京都五山中的東福寺塔頭。李台源攝
光明院內的「波心庭」是旅客必訪的景點之一。李台源攝
許多遊客會坐在光明院內,欣賞「波心庭」的枯山水美景。李台源攝

光明院內的「波心庭」為京都知名的禪園,出自日本昭和時代枯山水庭園大師重森三玲,在1939年以禪語「無雲生嶺上,有月落波心」為主題的日式庭園。重森三玲以枯山水為海面,庭中的三尊大石分別象徵阿彌陀師、藥師、釋迦摩尼,草皮交界處的鵝卵石則為浪花,並且以遠方高處茶室象徵月亮、樹木象徵雲朵,再放射狀排列75顆石頭呈現佛祖光芒的放射狀。一年四季都有大量旅客慕名而來,靜靜地坐於廊台欣賞這個傳承80多年的藝術創作。

藝術作品進入禪寺在日本並不少見,但「花啦嗶啵」要進入以素雅為主的日式庭院,就面臨挑戰與雙方對藝術接受程度,彼此的溝通一點也不少。例如,這次浪漫台三線裡東勢藝術家登曼波的作品,繽紛用色是相當重要的元素,「日本寺廟的整體顏色都相當素雅也相當『禪』,顏色使用與台灣差異非常大,必須溝通、調整,讓作品更符合寺廟的樣態。」林怡華說。

林怡華認為,走出臺灣策展,不只要與藝術家溝通,更要與在地空間溝通,才是一成功的關鍵,再加上光明院的「波心庭」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創作,如何不破壞本身景觀,又能達到策展目的,溝通上花費了不少心思。因此在「異中求中」便是林怡華的一個挑戰。

登曼波的作品《塑膠禮儀》鮮明的色調,與日本寺院素雅風格形成有趣的對比。李台源攝
登曼波看似符合和室框間的創作,仔細一看是絲襪所做。李台源攝
羅智信將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期間於東勢林業文化園區生態池展出的作品《—覓—棲—渡—》帶到日本京都。李台源攝

「觀察客家人與京都人,兩者都非常注重醃漬與飲茶文化,京都是抹茶發源地,客家人同樣有完整的茶產業;京都人相當客氣,也擁有文學氣息,與客家人給外界的感覺相當類似。」林怡華認為,若有機會可以找到兩個民族的異同性,將會相當有意思。

因此林怡華光明院的住持藤田慶水不斷介紹臺灣客家族群,何為客家文化?何為台三線?又為何選在光明院?林怡華直言,這些問題都需要與藤田慶水慢慢說明,並且相互交換意見。

最後在開展前,林怡華與藝術家們在光明院內確認展品的擺設,藤田慶水忽然向他們表示,可以試著將科迪·科布拍攝的獅潭桐花《遠方綻放》,擺在已故南禪寺住持柴山全慶書法作品的位置上。這一個小小的舉動讓林怡華非常感動,彷彿讓日本住持看見臺灣的桐花風景《遠方綻放》,像是時空蟲洞般,在床之間的神秘空間,建立起臺日的連結。

外表嚴肅的光明院住持藤田慶水相當支持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國際交流展。李台源攝
日本畫家丹羽優太為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特別創作的《鲵浪漫》。李台源攝
外國遊客仔細端詳廖建忠的擬真創作《狗》。李台源攝
策展團隊帶來了鍾肇政《歌德激情書》、甘耀明《冬將軍的夏天》、《利玉芳詩選》,以及《客庄浪漫散策》等書籍的日文譯本。李台源攝
丹羽優太為這次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創作《鯢浪漫》。李台源攝
京都光明院僧侶坐在廊台,充滿禪意的空間令人感到幽靜。李台源攝
林怡華認為,光明院有如「時空的蟲洞」,進到院中相當沉靜,甚至會給人恍如隔世的感覺。李台源攝
京都的東福寺是賞楓的著名景點。李台源攝

展覽資訊

淺山行路人—鳴動的風景
​展期:11/8-11/22
時間:07:00-日落(隨季節變動)
場地:東福寺塔頭 光明院(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区本町15丁目809)

延伸閱讀:

客家在京都2/日式台味融入日本禪園 臺灣藝術家觸動藝術辯證

【李台源/日本京都報導】「我知道有中國客家圓樓,但不知道台灣也有這麼豐富的客家文化!」兩位來自澳洲的遊客,在看…

客家在京都3/日畫家丹羽優太描繪「焗腦」淺山生活 連結人與自然的共存

【李台源/日本京都報導】從玄關進入光明院,榻榻米上擺的衝立畫著一尾黑色鯰魚,與後方拉門日式畫風海浪構成一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