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秀琴

曾任出版社總編輯,現為作家暨譯者,著有《料裡風土:往山裡去的地方,九種食材從山到海建構客家飲食》、《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等書籍。現居離台北城約一個小時的小鎮,持續文字工作。

菜市場裡擺攤的年輕夫婦帶著三四歲的女兒畫畫,沒有客人也就不用招呼,看見有人站久一點,先招呼買季末的火龍果,沒想有人問一堆一百元的楊桃,看起來顏色黃熟喜人,五角邊緣綠綠如一線陵,讓人納悶剛上市就這麼便宜,是否盛年。

年輕人看客人沒掉頭就走,自顧開講,東北季風吹起時楊桃就成熟了,被風吹一下再採收,在叢紅才會有真果香。他說的都讓人認同,楊桃樹下滿地熟果入眼依舊在。

熟香至靡爛的氣味,微醺發酵讓人醉,秋老虎的樹下讓人以為還在放暑假,上學期的下課後,踩著滿地的落果是鄉村的童年記憶,秋熟的氣味無限延伸到都市街角,氣躁喉癢想咳吐悶,就跑去寧夏夜市買杯有點鹹的楊桃湯。

楊桃(學名Averrhoa carambola)在島嶼盛極一時,時間短暫而燦爛,雖然不是會被消失的果物,卻暴起暴落讓人感傷,這顆19世紀才引進種植不過兩百多年的水果,直到1960年代農試所引進多個品種大力栽培,才成為經濟作物;其中軟枝仔楊桃曾是家屋門庭植物,圍牆後與農田之間,是躲懶玩遊戲的場所,倒也不擔心被偷採糟蹋,年紀再小的孩童都知道沒削邊不拿鹽醃一醃的楊桃,吃起來沒味緒。

1980年代,水果之鄉卓蘭終於輪到楊桃上場,白布帆地區又甜又好看的軟枝楊桃趁著東風上市,流風擴散,種的人愈來愈多,以此發家致富蓋「楊桃屋」的人不少,楊桃不再是路邊便宜去熱解渴的傳統食方,鋁箔包飲料、罐裝果汁,包裝精美的水果禮盒,餐廳冰箱裡一定有的黑面蔡楊桃汁,各種以楊桃為名的飲品繁多,最讓人唾涎欲滴的是四菓冰裡的楊桃蜜餞。

盛況一時,卻在新世紀初一則喝楊桃汁致命的新聞被打得潰不成軍,瞬間消失蹤影,路邊攤、飲料店、冰果室,連產季的菜市場都找不到楊桃的蹤跡。楊桃水分含量高能解渴,富含維他命C幫助營養吸收,卻也因為鉀、草酸和和一種獨特的神經毒素Caramboxin會讓患有腎臟病的人,難以代謝造成危機,那則新聞就是因為腎臟病患者因食用楊桃送醫急救不治,卻說明不清楚,以為吃楊桃會引起腎臟功能障礙,讓美物一夕殞落。

台灣人食用楊桃,除了是短暫的季節性水果,最重要的是食療配方,獨家秘方的楊桃湯是治療咽喉炎、止咳的良方,日治時期新竹仕紳黃旺成經常在日記中提到,喉嚨痛以洋桃取代藥品,有時可以吃上三四顆,洋桃就是楊桃,食用悠久,超過百年歷史的媽祖廟、城隍廟埕前的楊桃湯,是日常也是進香的記憶。

傳統楊桃湯強調獨家秘方是因為要加中藥材熬煮,楊桃鹽漬後本就會有發酵和萃取出的香醇分子味道,楊桃的芳香分子非常迷人,有多種酸、醇、酯類,這也是新鮮果物和醃漬物有不同風味之處,再加上各家一代一代研發累積的配方,成就了台灣的楊桃湯文化。

在新聞事件後二十年,沉寂已久幾乎被遺忘的甜甜香氣,卻在一次老人供餐的廚房中發現與松阪豬一起被料理,那是島嶼南方,台灣農產使用引領潮流的所在地,玉井、楠西的水果四季不同種輪番上陣,運用果物入菜自有獨到見解,楊桃不止鮮果有多種吃法,含有多種酸、酯的果物是鮮味的來源,以此入菜,不需要更多香料就能帶出甜味,又能平衡肉類油脂,是絕佳配料,或許從果物變食材上場,更受歡迎。

客家人說顛簸、差一點滑跤叫打踜蹭(linˋ cinˋ,海陸腔),沒摔下去再站穩,心頭有主意,就會有新風景。

家屋旁有歷史的楊桃樹。蕭秀琴攝
楊桃花非常豔麗迷人,滿樹楊桃掉落無人採。蕭秀琴攝
軟枝楊桃。蕭秀琴攝
松阪豬肉楊桃咪緒好。蕭秀琴攝
楊桃燴時蔬別有一番滋味。蕭秀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