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台中市和平區內匯聚了泰雅族、客家人與Holo等多元族群,並擁有豐富的林業資源與客家飲食與信仰文化,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以下稱客發中心)今(18)日以「看見臺中和平客家」為核心,發表客家文化資源普查結果,更邀請高齡87歲吳能達焗腦師傅分享家族四代傳承「焗腦」的故事,盼能讓客家文化在地方札根,進一步形成新的客家文化運動。

普查成果涵蓋和平區日本時代及二戰後客家人的遷移、八仙山林業歷史文化資源、歷史的跨河吊橋、隨客家移民遷入和平的醃漬飲食、和平客家的宗教信仰等文化資源普查專題主題,以展現客家文化多元面貌為目標,讓下一代認識臺中市和平客家的歷史與故事,將客家文化傳承與延續。

87歲吳能達焗腦師傅與小女兒吳素萍共同分享家族四代傳承焗腦的故事。客發中心提供

曾經擔任東勢區「腦長」的87歲吳能達焗腦師傅,也與小女兒吳素萍共同分享家族四代傳承焗腦的故事,並在焗腦展示區導覽解說,現場同學與民眾反應熱烈,第一屆中坑國小校友張錦生先生也回到母校與小小學弟妹一起參與導覽,有趣的互動展現客家文化跨世代的傳承與延續。

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客家文化資源普查不僅是文化資料的調查和記錄,亦可以提升在地居民對家鄉的認識,增進對家鄉的情感和認同,漸漸讓客家文化在地方札根,進一步形成一股新的客家文化運動。

和平區是原客複合行政區,兼具「原住民鄉」 與「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雙重身分,為泰雅、客家、Holo、早期各省住民等多元族群匯聚的地區,轄境內的客家族群約佔該區總人口數的34%,主要分佈於中坑、天輪、南勢等3里,次為達觀、自由、博愛等3里。

客發中心指出,該文化資源普查自2011年3月開始執行,期間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仍順利完成,並感謝所有協助推動和平客庄文化資源普查工作的夥伴。

客發中心表示,客發中心以蒐集、連結客家文化及推廣、發展為核心任務;文化是生活形式的累積,為豐盈客家文化之基礎資料,客發中心有系統地對各鄉區進行客庄文化資源普查工作,過程強調在地民眾之參與,同時喚醒客庄在地居民的集體記憶,激起對在地文化的關心及熱情,建構出臺灣客庄文化資源之基礎知識。

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左)在旁聆聽焗腦第四代吳素萍(右)導覽講解。客發中心提供
臺中市和平區中坑國小合唱團表演客家歌謠麼个花。客發中心提供
臺中市和平區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成果發表會大合照。客發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