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佩遙、洪俊傑/台北報導】國慶亮點精彩滿檔,除了有台日美三國樂隊首度合體及中華職棒選手與馬公高中合唱團領唱國歌外,今(7)日是國慶預演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將首度帶領臺灣傳統獅陣文化團隊登上國慶舞臺,邀請臺灣具代表性的8組優質表演藝術團隊,其中更包含最具特色的「客家武獅」。
這些8組團體中,最具特色的包括「新竹縣客家武獅文化協會」、「桃園新毅群龍獅團」、「新竹聯豐龍獅戰鼓團」與「雲林縣老塗獅藝陣文化發展協會」以及「台南市安南區本淵寮朝興宮」等18頭特色舞獅、總計220名演出工作者。其中由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所拍攝過的《傳・傳》紀錄片中的客家舞獅團團長張健銨,由高齡82歲賣力演出,今天預演也全程參與,打鼓帶領整個獅團進場。
張健銨向《客新聞》表示:「從14歲開始學習舞獅到現在,人生第一次在國慶表演,答應接下這任務後,還把獅團的衣服鞋子、獅褙及猴子面具都換新和重新上色,集訓了兩個月,真的壓力很大!」,不管是客家武獅團還有所有參與的表演者,大家緊鑼密鼓的練習,共同為民間藝術與獅陣文化堅持與努力,展現獨樹一格的臺灣獅陣文化風貌。
「新竹縣客家武獅文化協會」團長張健銨也從14歲開始學習舞獅,17歲做第一顆獅頭,已高齡82歲的張健銨仍四處巡演,並且開課教授製作和學習武獅;而客家獅特色為圓頭、方口、豬鼻,加上額頭的「王」字,和閩南獅、廣東獅有明顯的不同。
張健銨自小與叔伯輩一同武獅健身,進而學習製作客家獅,透過純手工塑模、刻模、裱褙、木作,然後將傳統圖案進行彩繪,所有的彩繪圖案都代表不同的寓意,顯示客家人對於天地神明的崇敬與誠心祈願的態度,更重要的是「武」其實是早期守衛家土的客家義民,利用「舞」獅強身健體練功夫,實質上具有很強烈的客家精神,所以客家獅堪稱是結合武術、舞蹈、戲劇和音樂合一的獨特藝術,張健銨表示希望未來有眾多學習者,可繼續承接發揚這項文化
這次2023年的國慶以祥獅獻瑞、群獅賀喜的主題形象為國家盛典獻上祝福,因為威服百獸的雄獅自古以來不僅被視為祥瑞之靈獸、霸氣威武的形象,更是傳遞吉兆、祈吉納福的最佳使者。節目透過當代劇場的編創手法,以「召喚」、「聲動」、「獅震」、「採青」、「歡騰」五個段落,展現臺灣民間傳統獅陣厚實淳美的文化張力。獅群們不僅將展現出正港臺灣在地的陣頭魅力,雄獅踩七星、踏八卦的步伐陣勢,更表現出安鎮四隅八方、祈求國泰民安之意。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