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洪俊傑、張凱清/桃園報導】在桃園舉辦的「全球客家文化會議」今(25)天邁入第2天,客家委員會主委楊長鎮從大航海時代談起「客家與現代世界之形成」,他點出客家進入世界舞台的幾個關鍵,包括中國內部壓力與西方殖民主義的勞動力需求,展開客家人勇於走向世界的契機。

楊長鎮也指出,對於台灣的客家人,是隨著清代甲午戰爭戰敗、在面對日本的乙未保台戰爭中,「台灣人第一次以台灣作為主體,願意為土地犧牲性命」,第一批「台灣人」的原型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成形。

大航海與清帝國衰敗 客家人走向世界的契機

不到上午9點,滿場超過上百位來自全球25個國家的客家鄉親已齊聚桃園喜來登,盼能把握疫情後的今天與全世界的客家工作者相互交流。今天的議程包括主題演講、專題討論、分組討論以及綜合座談,晚間則會舉辦晚宴,並在明天邀請貴賓前往參觀世界客家博覽會。

首先登場的主題演講,楊長鎮先是談起東、西方在大航海時代下的差異,在地理大發現的背景下,西方國家為了尋找貿易路線與貿易夥伴,當時的東方清帝國則因為陸權國家的特性,實施海禁,閩粵地區客家人生存的空間受到衝擊跟影響。

楊長鎮分析,加上鴉片戰爭後的五口通商,改變了打破了原本中國南北貿易基礎的動線,這幾波的推力造成了以客家人為主的流動,包括移民與地方主義的盛行,對於當時的清帝國政權結構產生很大的影響。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在今天的專題演講中,從大航海時代談起「客家與現代世界之形成」。洪俊傑攝

楊長鎮談回臺灣的客家,他指出,在中華民族主義形成之前,臺灣已因甲午戰爭的戰敗,進入日本帝國主義的版圖之中,從1985的保台戰爭中,臺灣幾場重要的反抗都發生在客家庄,或是由客家人領導,如北埔姜紹祖、頭份徐驤、苗栗吳湯興等等,在這個時期,客家人的反抗對台灣有重大的影響。

「這是台灣第一次超越地區,以整個台灣當作一個主體,想要來保護台灣,過去不曾發生這種事。」楊長鎮說,過去台灣只有像漳泉械鬥,大家只要保衛自己生活的土地,乙未戰爭是第一次將整個台灣視為主體,願意為這個地方犧牲性命,雖然那時候還沒有台灣人的說法,但他認為,第一批台灣人的原型,就在亞洲帝國主義進入台灣的這個時期所發展起來的。

同時,楊長鎮也細數客家人口因為西方殖民地的熱帶植物園,因為奴隸制度廢除後,以契約勞工躍上殖民貿易舞台,這個背景下在東南亞、中南美洲經濟發展下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時,隨著一次世界大戰後,民族自決浪潮興起,世界各個殖民地的獨立運動鍾,都可以看見客家人的身影。

楊長鎮指出,客家未來如何在世界各國積極貢獻,和其他族群共同打拚、互相認同。客家的世界與世界的客家,是我們接下來要努力的方向,尤其在全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提升時,全球客家人如何透過跨國合作,共同維持、也促進全世界各國政府尊重、保存與發展客家語言文化,也是當代相當重要的課題。

交流茶敘時間,來自全球的客家鄉親把握機會合影留念。洪俊傑攝

探討全球客家 蕭新煌:欣賞客家新的族群性

對於對於世界客家(World hakka)和全球客家(Global Hakka)兩個概念,總統府資政、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講座教授蕭新煌在昨日的專題演講中提到,客家人是一個日不落族群,遍及全球五大洲,他用學術的方式,將當前全球客家族群的組成分為幾個類別。

包括18世紀從原鄉移出去的「老華客」;1960年到1980年以後從台灣移出去的「新台客」;1980年代從中華人民共和國移出去的「新中客」;以及1990年以後老華客再次移民到北美的「老華客的二次移民」,比如說牙買加移到多倫多、印度移到多倫多等。

蕭新煌指出,世界客家是靜態的客家,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全球客家則有一種動態的意思,包括主觀意願,他們企圖透過各種有意義的連結方式,來建構成為全球化的客家網絡(Global Hakka Network)。

蕭新煌在昨日會議中指出,客家「與其哀嘆所流失的舊族群性,不如欣賞仍然獲得的新族群性。范修語攝

「世界客家只會越來越在地化、越來越本土化,然後越來越多元化跟分殊化,所以世界客家應該說是一個在異中求同的全球客家。」蕭新煌不諱言的說,客家傳統元素、客語的逐漸流失,但少了客家語言跟文化的習性,世界各地仍然保有客家認同的新生族群現象,「我們應該正面、積極地去接納的態度來看待,而不要以負面、消極跟排斥的態度來面對。」

「與其哀嘆所流失的舊族群性,不如欣賞仍然獲得的新族群性,然後以比較包容跟彈性的全球客家交流策略,去鼓勵全球客家的落地生根現象。」蕭新煌說,這是全球少數族群性格,跟文化特色的大趨勢,我們應該接納和擁抱,讓大家有意識持續擁有的客家認同和情懷。

蕭新煌說,我們要用客家新傳統去連結我們跟老華客之間的關係,再進一步用創新的文化、藝術、音樂手法,跟全球年輕的客家世代做對話交流。「不要老是對年輕人說你們不要忘了祖先,祖宗永遠在那裡,但我們為子孫的未來,我們要想盡辦法呵護、保護去培養的。」

蕭新煌認為,台灣應善用社會媒體進行網路連結,以及台灣既有已經領先全球前茅的客家學術研究為基礎,建立具備發揚全球客家知識體系和文化的領先發言地位,「打造台灣成為全球客家學術和文化,甚至於是音樂、流行音樂的樞紐跟中心。」

這場盛會共邀請全球25個國家,逾5百位的海內、外專家學者、社會菁英與青年領袖來共襄盛舉。范修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