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南韓已名列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國家,面臨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南韓保健福祉部周二(5日)宣布,已通過《兒童補貼法》修正案,將自2024年元旦起調高育兒津貼,其中擁有未滿1歲嬰兒的家庭每月津貼調高至100萬韓元(約台幣2.4萬元)、1歲以上未滿2歲嬰兒的家庭則調至每月50萬韓元(約台幣1.2萬元)。

南韓專家預估到本世紀末,南韓人口將減少一半以上。當局近年來不斷透過各種政策刺激生育,包括各式低利貸款及現金補助,盼能吸引年輕族群結婚組建家庭,但人口結構仍然呈螺旋式下降,韓國總統尹錫悅也盼能透過為家庭支付更多養育子女的費用,以刺激生育率,

綜合《韓聯社》、《KBS》與《華爾街日報》報導,南韓統計廳周一(4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6月南韓的新生人口僅18615人,創下1984年每月統計以來的最低值。統計廳早先調查,2022年的「總和生育率」(TFR,total fertility rate,也就是育齡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數)僅為0.78,較去年下降0.03,這也是1970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低值。

在已開發國家中,擁有5200萬人口的南韓被視為異類。自2013年以來,南韓的生育率就是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38個成員國中最低的,也是唯一低於1的國家。2020年起,南韓的每年死亡人數超過出生人數,人口開始負成長,當局估計未來20年的徵兵人數將減少近一半,軍方已開始部署更多無人操控武器並增加女性服役人數。南韓的學生總入學人數已連續18年下降,由於學生人數過少,陷入招生困境的大學被媒體稱作「殭屍大學」。

在此次調升津貼前,未滿1歲嬰兒家庭每月可獲得的津貼為70萬韓元(約台幣1.68萬元),而1歲以上未滿2歲嬰兒的家庭則是35萬韓元(約台幣8400元),而2歲以上至8歲以下兒童的家庭則是每月發放10萬韓元(約台幣2400元)。

南韓的青年世代不願生兒育女,不單單是經濟問題。33歲的上班族女性黃美愛(暫譯,Hwang Miae)告訴《華爾街日報》,她在3年前生下第一個孩子後休了1年的育嬰假,政府的津貼確實減輕了包括尿布、嬰兒配方奶粉等花費,她一直希望能生第二個孩子,但她和丈夫都是上班族,要在工作的同時撫養另一個孩子,實在不容易,「當你第一次生孩子時,政府的補貼有很大的幫助,但考慮到長期的教育成本,我們不得不猶豫」。

許多家庭在考慮養小孩所需的費用及壓力後選擇不生。為了紓解年輕父母的工作壓力,南韓當局上周五(1日)召開「外國人力政策會議」,計畫最快今年12月引進100名24歲以上的「外籍家管人員」,先從首爾市開始試辦6個月,相對需求較大的20至40歲的雙薪、單親與多子女家庭等可優先申請,試辦期結束後根據服務滿意度、希望薪資、須改善事項等綜合評估,調整後正式實施。

但「外籍家管人員」計畫也引來大批民間團體反對,認為政府放錯重點,應該針對普遍性的工時過長進行調整。公民團體「政治媽媽」(Politicalmamas,暫譯)就強調,應該設法讓父母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陪伴孩子,而不是把孩子外包給別人帶。

南韓公民團體「政治媽媽」。資料照片,翻攝自
정치하는엄마들官方《YouTube》網頁

自2006年以來,韓國政府已投入超過2100億美元(約台幣6.72兆元)盼能吸引年輕人結婚生子,但事實證明這些努力並沒有太大的說服力。去年結婚的32歲上班族崔成尹(暫譯,Choi Sun-yoon)表示自己還不打算要生孩子,她認為儘管政府計劃將育嬰假延長至18個月,但周圍許多的上班族媽媽都被排除在晉升名單外,她們在撫養孩子的同時難以繼續工作,「我認為政府的補貼是積​​極的幫助,但仍然不夠,因為在文化上女性仍然必須考慮撫養子女可能對她們的職業生涯帶來何等影響」崔成尹說。

除了提高生育補助與增加外籍家管人員外,南韓同時也在針對育嬰家庭推動包括電費優惠、房貸利率調降等積極手段。此外,首爾特別市長吳世勳(O Sehun)推出了一項擴大對家長支持的計劃。從9月開始,首爾市民可以申請「冷凍卵子」補助,並將增加配備兒童汽車安全座椅的出租車以及日託中心的數量。

人口專家表示,儘管有財政支持,許多韓國人認為「社會結構性問題」比撫養小孩的費用更難克服。和其他國家相比,南韓的產假與育嬰假政策是非常慷慨的,但根據政府統計,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未完全使用產假與育嬰假,男性使用的比例則更低。南韓KDI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人口與社會學教授崔瑟基(Choi Seul-ki)表示:「坦白說,每當接近選舉時,政治人物往往會推出旨在解決出生率問題的重大措施,但現金對於改變人們的生活觀來說,只能被視為極有限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