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芸齊

「小時候家裡的小孩有好幾10個,下了課整群人去河裡摸蝦、抓魚、玩水。」蒸烹派餐廳的創辦人張玉秋聊起這道《家傳回味魚》經典菜,從眉間就可感受到她從小在大自然環境裡長大的熟悉度。《家傳回味魚》也可以說是「吃不到骨頭的魚」,是阿婆跟阿姆傳承給她的1道菜。她將畢生知道的客家料理著手記錄下來,目前已經紀錄了1千多道菜餚;也透過台三線藝術季實驗廚房,向大家分享《家傳回味魚》的客家記憶,將繼續延續家族故事。

張玉秋生長在苗栗大湖的大家庭,好幾進的三合院住著80幾個人,逢年過節雞、鴨各20隻是基本盤,一開始先學拔毛,到小學6年級時已經會剁雞盤了,煮菜對她來說是件有趣的事,好玩、有事做,一人做一點就把事情完成了。家裡的長輩教媳婦料理時,她會跟在旁邊看邊學,後來愈看愈有興趣,就很快就上手。出去念書畢業後,她先是在中華商場擺地攤,憑藉著勤奮及努力,進到台北的百貨公司設櫃,甚至擴櫃到全台灣。

在台北發展順利,1981年因為公婆的身體狀況,選擇跟先生一起回到苗栗大湖就近照顧,她笑笑地說:「沒想到回去山上,真的沒有賺錢的機會。」種了2年的草莓,母親鼓勵她可以來做辦桌。她開始一桌一桌的辦,添購起生財器具。慢慢地就有群老主顧,凡要婚、喪、喜、慶,一通電話給張玉秋,搞定!

炆到烙烙的溪產,白米飯是絕佳搭配。鴻梅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張玉秋與客人談笑風生。鴻梅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當時在大湖做辦桌時,她每個月大概可以做到2-300桌。後來有次苗栗三義有廟作醮請她去辦,辦完後就極力邀請她來三義做辦桌,三義的地形較平坦、人口密集,固定的班底跟著她南征北討。1995年她將主力轉移到三義,曾經最多一餐做300多桌、有8個廚房在外面、需要80幾個人力來完成,風評也愈來愈好。當時要負責整個團隊的運籌帷幄、發號施令。而辦桌最困難的事,就是人力安排和天氣。

通常她會安排1位很會煮的總鋪師,搭配2-5位幫廚,讓熟手可以帶生手。她曾經遇過有次颱風天,團隊無法如期抵達現場,後來改成自助式讓大家自由夾取。也碰過風雨大到無法搭棚子的狀況,她回憶起那時:「真不知道當時候怎麼撐過去的。」接單後,就是找人、找食材,辦桌的棚子持續搭,就這樣做下去了。

現址的蒸烹派餐廳,前身是1996年創辦的「正宗苗栗客家菜餐廳」,店內掛著匾額及滿滿的獎狀,是她征戰多方料理比賽、她美味手藝的見證。

蒸氣瀰漫的廚房,美味的餐點即將上桌。鴻梅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蒸烹派餐廳位於台13線上,離三義車站約3分鐘步程。鴻梅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吃喝資訊:
店名:蒸烹派客家美食料理
地址:苗栗縣三義鄉13鄰5之5號一樓
營業時間:週二公休,週六、日11:00-15:00,週三到週一 11:00-14:00,17:00-20:00
電話:03-787-6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