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清/桃園報導】世界客家博覽會今(11)日開幕啦,在桃園機捷A19站旁的兩大主場館「台灣館」與「世界館」,各別呈現了客家族群在台灣與世界各地發展的豐富面向,並讓國內外看見台灣是客家文化振興的重鎮。其中「世界館」從客語的「天光日(tienˊ gongˊ ngidˋ,明天)」出發,展場特別用「光的大劇場」,藉由光譜轉譯感知,帶領觀眾走入劇場的體驗,訴說客家人在全球各地,以及移動的生命軌跡,包括客家人移民海外的艱辛過程,包括早期人力壓榨做「豬仔」體力活的歷史,另外也有牙買加客家人陳藍狄製作許多影響全球雷鬼唱片的歷程。

世客博世界館一樓展區。李台源攝

在「第一展:序曲」及「第二展:世界展區」以客家離開故鄉,移民到世界各地的開場。特別在19世紀時,客家人正面臨中國戰亂,逃離到港澳或東南亞地區,再移墾到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做許多社會底層的苦力活。諸如西方殖民帝國下發展的甘蔗、茶葉、金礦、新建鐵路及清除鳥糞等苦力活。這些客籍移工,經常在轉往美洲或拉丁美洲地區長途航行的過程中,突然病死或被雇主被殺死等情形。

展場描述了這些客籍移工,雖然和雇主簽訂契約,但實際上會遭遇欺騙或強迫等不合理待遇,因此被稱作「豬仔」(或俗稱苦力)。而販售囚禁華工的招工館叫做「豬仔館」,其招攬人稱作「豬仔頭」和「豬仔販」。「第二展:世界展區」更展示早期客籍移工所使用的「豬仔錢」,此貨幣流通於近代東南亞華人墾殖區的貨幣,款式多種、形狀各異,材質為土燒陶瓷,多為素胎白釉,並塗有藍釉,淺浮雕動物、吉祥文字圖案等。

「第二展:世界展區」展示了客家苦力,所使用的豬仔錢。張凱清攝

客家移墾到海外,多半在移民路上為了求溫飽,選擇從事高勞力與危險的低階工作。諸如第二展區浮現世界各地客家移民的職業型態:馬來西亞的客籍移民多半為錫礦工人;客家人到了非洲模里西斯從及加勒比海地區古巴,多在是糖廠的勞工或是經營雜貨維生;而在大洋洲法屬殖民的大溪地,客家人還投入黑珍珠開發與經營。

由於1840年代美國加州金礦興起的掏金熱,以及1870年代洛杉磯興建太平洋鐵路,吸引許多來自廣州、香港的客家人,以契約勞工的方式移動到美國發展。但在金礦與鐵路產業開發殆盡後,遇上1882年美國政府《排華法案》禁止華工移入美國,這些移工甚至無法在西洋式的墓園下葬,因此六大會館出資購買山坡地,建立了「六山墳場」,展區更呈現了六山墳場的攝影。

客家人移民到大洋洲法屬殖民的大溪地後,不少投入黑珍珠開發與經營。張凱清攝

民眾搭乘手扶梯來到3F「第三展:點亮世界」,就告別了客家人艱辛的移墾史,將會看見「光域漫遊的竹編裝置」,客家人歷經漫長的艱苦歲月,在逐漸適應海外的生活後,陸續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家園與事業成就。像是牙買加客家人陳藍狄(Vincent “Randy” Chin)是 藍狄唱片行(Randy’s Records)創辦人,在他年輕時就協助雷鬼巨星Augustus Pablo錄製前兩張專輯《Java! Java! Java!》和《This is…Augustus Pablo》。

還有南美洲的小國蘇利南,華人雖僅佔3%,但卻在1970年代蘇利南獨立後,客家移民後代陳亞先,當選蘇利南總統。接著陸續推動蘇利南少數的華人與其他族裔的社會處境,並提升不少在經濟與政治的地位。

世界館為開創來自全球各地客家人的視野,現場更有個超大「光域漫遊環型裝置」象徵著世界客家的循環與再生,且客家從音樂、文學、影視的輸出,感受客家的多樣與國際性,也展示著全球的客家社團,讓民眾看見台灣與世界的連結,在展場終點有鍾肇政〈新个客家人〉英客語的詩作,訴說「我們都是新的客家人」。

「光域漫遊的竹編裝置」象徵著客家人在海外歷經漫長的艱苦歲月,陸續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家園與事業成就。張凱清攝
民眾仔細地閱讀展版上的客家移民史。張凱清攝
牙買加客家人陳藍狄(Vincent “Randy” Chin)是 Randy’s Record創辦人,在他年輕時就協助雷鬼巨星Augustus Pablo錄製前兩張專輯《Java! Java! Java!》和《This is…Augustus Pablo》。張凱清攝
鍾肇政〈新个客家人〉英客語的詩作。張凱清攝

相關閱讀

世客博今開幕 楊長鎮:世界客家、台灣客家因我們的多元而有力量

【李台源、蘇佑昇/桃園報導】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今(11)日正式在桃園熱鬧開幕!上名千民眾、客家社團、駐台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