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掛紙」。圖/江夏源攝

【宋佩遙/綜合報導】每年農曆正月半(元宵節)過後,客家鄉親會開始掃墓,但是現在為了配合在外地工作的人可以不擠在同天返鄉祭祖,所以一路到清明節都有人掃墓,而掃墓的客家話是「掛紙gua ziiˋ」,原指是在掃墓時,掛在墳墓四周的樹枝或淺埋在墳墓表土的一種長方形紙;但據老一輩的人說:「現在掃墓時,是要將一疊黃紙,壓在墳頭上,表示子孫已經回來祭拜過祖先。」

子孫們返鄉祭祖。圖/江夏源攝。
掛紙時會準備三牲等祭品。圖/江夏源攝。
將一疊黃紙,壓在墳頭上,表示子孫回來祭拜過。圖/江夏源攝。
黃紙也會撒在墳墓上方。圖/江夏源攝。

「掛紙」的時候,子孫們會趕回祭祖,時常能看到某氏宗祠超過百人以上的掃墓,子孫滿堂場面浩大,非常壯觀!返鄉掃墓除了表達慎終追遠的精神外,親友們更能藉此機會聯絡感情,「掛紙」時一般會準備三牲、水果等祭品擺在祖先牌位前,另外也會準備一疊黃色長方紙,壓在墳頭上及撒在墳墓後土上方,表示子孫回來祭祖過,也祈求祖先們可以保佑後代子孫一切平安順利。

掛紙更能維繫家族感情。圖/江夏源攝。

以上攝影畫面為疫情爆發前,還是要提醒各位鄉親,現在要落實防疫規定,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