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苗栗縣鄉土文史學家陳運棟8月2日辭世,享91歲耆壽。他受賴際熙、羅香林、曾舉直…..等客家先賢影響,投入客家文化及譜牒的研究,1978、1989年先後出版《客家人》、《台灣的客家人》,成為台灣客家研究的先驅。
1933年陳運棟生於頭份書香世家,高祖父陳春龍於1876成立向陽書院,曾祖父陳展鴻原寄望科舉,但1895年日人據台後夢碎,從此坐館向陽書院,栽培地方子弟;到祖父陳德秀、父親陳毓琳仍從事教育,陳毓琳還擔任過多所國小校長;陳運棟也念新竹師範,擔任國小老師,因此陳家五代都從事教育。
頭份自古文風鼎盛,清代客家籍進士黃驤雲、張維垣晚年都在頭份授徒,陳運棟亦受影響,他通過高、普考,並未轉任公務員,1956年轉到大成中學任教,1999年在校長任內退休,作育英才無數,苗栗縣前、現任縣長徐耀昌、鍾東錦都是他的學生。
1962年廣東來台的客家人謝樹新創辦《苗友》(後改為《中原》)月刊,主要撰稿人有曾舉直、黃基正、朱公演、侯夏冰、古侃、廖偉光、胡敏如、鍾建英、黎義本、吳鴻安、陳拱初、葉中光、謝樹新等人。除鍾建英是苗栗客外,都是廣東外省客;他們思鄉、懷舊,《中原》成為他們抒發鄉愁的園地。
《中原》不僅有人探討香港崇正會創始人賴際熙的《崇正同仁系譜》,著有《客家源流考》的香港大學教授羅香林偶而也撰稿。1970年陳運棟受宗族之託重修陳家族譜,亦受到賴際熙、羅香林「客家中原南遷論」的影響,他從客家族譜追溯客家源流,也繼鍾建英之後,加入了《中原》撰稿陣容,1978年出版《客家人》,1989年再出版《台灣的客家人》。
陳運棟生前說,他的《客家人》是師承羅香林的「中原南遷論」,但隨著客家「南方起源論」興起,他的《台灣的客家人》已質疑以血緣論述客家源流,並認為客家人與其他族群(如中國南方的畬族、瑤族、台灣的平埔族)的聯姻,也影響客家族群的血緣與語言。因此,他比較贊成族群是建構性的,是與其他族群競合的群體,客家不是血緣的群體,而是文化的群體,「講客家話的人就是客家人」。
早期以《中原》撰稿人為班底,完成了全套的《苗栗縣誌》;在傅學鵬縣長主政後期,陳運棟也被共推為重修《苗栗縣志》的總編纂,在他帶領下,成功完成了33卷41冊的重修《苗栗縣志》。
1995年他得知已故栗社書記吳頌賢保有油印栗社詩集,有一百餘集,上萬首,數十萬字,前往拜會吳頌賢的兒子吳文虎取得,多數已破爛不堪,他仍細心影印,分類整理,不但付梓出版,原稿也捐給苗栗縣文化局典藏。
陳運棟潛心投入客家文史研究,擔任老師的妻子黃春枝是幕後英雄,常陪他遊走兩岸,幫他背回一袋袋的客家文史書籍資料。他是客家譜牒研究專家,2017年福建上杭舉辦客家族譜論壇,他的客家源流論述,普受兩岸學者共鳴,夫妻共遊鶼鰈情深,亦令人羡慕。
1991年陳運棟在國民黨及已故立委徐成焜拜託下,以最高票當選二屆國大代表,後再連任,第二次他本無意連任,是李登輝總統親自打電話拜託他,他才答應。2009年他與客家慈善家溫送珍(南庄人)同獲客委會終身貢獻獎殊榮,由馬英九總統頒獎表揚。
陳運棟夫婦的長子陳晟康是眼科名醫,在頭份開設眼科診所;次子陳景康、長女陳淑康分留美生化博士、環境科學博士,均在美國執教,青出於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