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在新冠肺炎疫情、俄烏戰爭與快速惡化的氣候狀況影響下,2022年的動盪不安讓許多人的生活並不好過。根據聯合國最新統計,去年全球約有6.91億至7.83億人身陷飢餓狀態,糧食危機已成為不可忽視的問題。

聯合國糧食計畫署(WFP,World Food Programme)周三(12日)公布最新一期《世界糧食安全與營養狀況報告》(SOFI,State of Food Security and Nutrition in the World)),指出自2019年迄今,由於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俄烏戰爭以及反復出現的天氣衝擊,全球面臨飢餓問題的人數增加了超過1.22億人,2022年已達到約6.91億至7.83億人。

世界距離實現聯合國「2030年消除飢餓」的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還很遙遠,預計到2030年全球將有6億人營養不良,糧食不安全與營養不良已成為全世界的常態。

阿富汗民眾在首都喀布爾排隊領取聯合國發放的食物。翻攝自《聯合國糧食計畫署》官方網站

世界上許多地區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糧食危機。報告指出,亞洲和拉丁美洲早先在「減少飢餓人口」方面取得了進展,但到2022年,包括西亞、加勒比海周邊以及整個非洲的飢餓人數呈現上升的趨勢,其中非洲仍然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有高達五分之一的人面臨飢餓問題,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多。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發表視訊演說表示:「我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有部分地區可望實現2030年的營養目標。但整體而言,我們仍需立即採取強而有力的全球合作,以挽救永續發展目標」,「我們必須增強抵禦能力,來應對從區域衝突到氣候導致糧食不安全的危機和衝擊」。

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FAO)首席經濟學家庫倫(Maximo Torero Cullen)告訴《路透》:「我們看到飢餓人口數穩定維持在較高區間,這是個壞消息」,近年來全球飢餓的主要驅動因素是衝突造成的生計破壞、威脅農業生產的極端氣候,以及疫病大流行加重的經濟困難。

「糧食不安全」(Food Insecurity)分級是由世界銀行(World Bank)制定,將糧食不安全的程度分為輕微、中度與嚴重3種,「中度」代表資金或資源不足獲取健康飲食、缺乏獲得食物的穩定管道、無法每餐進食,與偶而食物用盡;「嚴重」則表示完全沒有食物,在1年內多日整天無法進食。報告指出,根據「中度或嚴重糧食不安全」的標準來看,全球約29.6%的人口(相當於24億人)無法持續獲得糧食,其中約9億人面臨嚴重的糧食不安全。

糧食不安全分級。翻攝自《世界銀行》官網

與此同時,世界各地人們獲取健康飲食的能力也不斷惡化,2021年全球有超過31億人(約42%)無法負擔健康飲食,與2019年相比,總體人數增加了1.34億。2022年,有許多5歲以下兒童正經歷營養不良,包括1.48億人發育遲緩、4500萬人消瘦,另有3700萬過胖。嬰兒以純母乳哺育已取得進展,6個月以下嬰兒已有48%受益,接近2025年的目標。

不幸的是「空間不平等」仍然存在,糧食不安全影響了更多生活在農村地區的人,中度或嚴重糧食不安全影響著農村地區33%的成年人,對城市地區僅26%。兒童營養不良也表現出城鄉差異。農村地區兒童發育遲緩發生率(35.8%)高於城市地區(22.4%),農村地區的消瘦率(10.5%)高於城市地區(7.7%),而城市地區兒童的超重情況(5.4%)則略高於農村地區(3.5%)。

阿富汗民眾在首都喀布爾排隊領取聯合國發放的食物。翻攝自《聯合國糧食計畫署》官方網站

報告建議,為了有效促進糧食與營養安全,政策干預、實際行動與投資必須參考城鄉連續體與農業食品系統間複雜且不斷變化的關係。在政治衝突、極端氣候與經濟衰退等問題日趨嚴峻並互扯後腿下,健康膳食成本將不斷攀升,不平等的狀況只會更加惡化。人類必須採取果斷行動,增強應對這些不利因素的韌性,以如期實現永續發展目標。

《世界糧食安全與營養狀況報告》是由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IFAD)、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及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