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苗栗市區從鐵路高架橋下的磚墩下公園,中正路電信局工程處到台電員工宿舍外牆,分以陶板鑲嵌了硬頸攝影家邱德雲、陳雲錦的黑白攝影作品,看這些年逾半世紀的老照片,回顧山城歷史滄桑,彷彿時光倒流。
磚墩下公園有面「苗栗的墾殖」藝術牆,鑲嵌了36張邱德雲(1931—2014)的黑白照片,時間從1958到1965年,有﹕迎媽祖巡六庄、火車路下放紙鷂、竹排過河毋使錢、特別頭路扛豬人、北勢大橋原風貌、賣鴨人家一村過一村、山巷做戲人客多……。
後龍溪是苗栗母親河,現從公館以降有客屬、中平、龜山、新東、玉清、頭屋、北勢等7座大橋,但在1950年代卻僅有龜山大橋,苗栗往鶴岡、頭屋、後龍的交通,過河不是乘竹筏、就是走木板橋,騎單車過北勢木板橋,也險象環生。
近年來台灣掀起瘋媽祖,跟著大甲媽、白沙屯媽徒步進香,早年苗栗迎媽祖的交工具是單車、三輪車與轎子,而邱德雲的苗栗迎媽祖照片,每張都栩栩如生,充滿對信仰的虔誠。
台灣火車從蒸汽、柴油到全面電氣化,苗栗客家人食鐵路飯的也多,在蒸汽火車時代,小朋友追逐放紙鷂,濃濃黑煙也隨風吹,別有一番風情,如今在苗栗火車站南側規劃的鐵路博物館也正在趕工。
成立逾百年的新竹客運公司,光復後負起苗栗縣山線地區客運業務,現卻傳旅客太少經營困難,考慮停駛消息,令地方政府緊張,正研討補救方案;而邱德雲這張「妹家路遠愛坐車」老照片,一位媽媽帶著4名年幼子女趕搭往新雞隆班車,非常溫馨,車掌小姐服務也親切。
邱德雲是「苗栗詩仙」賴江質的女婿,他迷上黑白攝影後,走遍山巔海涯,捕捉著「水褲頭」的人,在「風吹日炙」下,做到「汗流脈落」的甘苦,記錄半世紀前的客庄風貌。
電信局工程處、台電員工宿舍牆壁,鑲嵌了陳雲錦(1944年生)的作品或是他取材自苗栗農工的老照片。1945年新竹農業學校(苗栗農工前身)首屆畢業生戴軍帽、穿草鞋襪、打綁腿合照,個個氣宇軒昂,似有國民政府接收日治的台灣,政權更迭的氛圍,如今健在者都已年逾九旬。
1964年苗栗農校校友唐寶雲(1944—1999)以「養鴨人家」電影,贏得「養鴨公主」玉女封號,她回母校,校長陳克英致贈她「為國爭光」錦旗一面,學生們爭睹玉女明星丰采,風靡校園。陳克英曾任苗農校長32年,門生滿天下。
唐寶雲後與畫家戚維義結婚,赴美息影,1971她再演出《秋決》,劇情是殺人犯斐剛(歐威飾演)秋天將處死,他的祖母為留香火,將蓮兒(唐寶雲飾演)送入牢內圓房,感化了斐剛,此片也將她演藝事業帶進高峰。
陳雲錦說,民國40至60年代,台灣還充滿反共抗俄氛圍,雙十節、光復節、國父誕辰紀念日常舉行大遊行,甚至還化妝遊行。他也繼邱德雲之後,記錄1970年代的農村風情,從日出而作、緊工割禾、禾埕晒穀、阿婆磡粄漿…,每張都生動反映苗栗時代變遷。
前苗栗市長邱炳坤請邱德雲、陳雲錦協助,將珍貴攝影作品融入街頭地景,讓市民緬懷。因此,不論市民或旅客有空到苗栗逛街,不妨放慢腳步,佇足欣賞,感受山城的歷史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