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全球暖化帶來的危機已經迫在眉睫,需要被正視並立即採取行動。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喜馬拉雅山脈的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著,未來數年間極可能發生大規模的山洪暴發與雪崩,居住在以冰川為源頭的10條河川下游的20億民眾,生存將面臨嚴峻挑戰,冰川的體積更可能在本世紀末前減少80%。

根據《法新社》與《紐約時報》報導,總部位於尼泊爾加德滿都的「國際山地綜合發展中心」(ICIMOD,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Integrated Mountain Development),日前發表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在人類首登世界之巔剛滿70年的此時,喜馬拉雅山區正因劇烈的氣候變遷發生變化,在興都庫什-喜馬拉雅(Hindu Kush Himalaya)地區的冰川,預估在本世紀末前消失80%。

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區西起阿富汗、東至緬甸,面積約有160萬平方英里(約414萬平方公里,約115個台灣面積),橫跨了8個國家,長約3500公里。此地區的冰川是穿越多國的10個重要河川系統的源頭,包括黃河、恆河、印度河、湄公河與伊洛瓦底江等,直接或間接供應了數十億人口所需的糧食、能源、乾淨空氣和經濟收入。

ICIMOD副秘書長柯茲爾(Izabella Koziell)強調:「亞洲地區有20億人必須仰賴融冰與融雪供應的水源,失去這片冰川的後果將不堪設想」。研究人員發現,2010至2019年間,喜馬拉雅冰川消失的速度比前一個10年增快了65%,而全球暖化升溫導致山區積雪覆蓋面積縮小,融雪不足將導致生活在下游的人淡水資源減少。同時山脈間多達2百座冰川湖也潛藏危機,到本世紀末前發生潰決與洪水的風險大幅飆升。

研究領導人之一的ICIMOD水資源管理專家韋斯特博士(Dr. Philippus Wester)表示:「無庸置疑地,天氣越暖冰就越會融化,但這一切發生的太快,出乎我們的意料,讓我們非常擔心的是速度」。

冰川加速融化帶來嚴重的水資源等問題。資料照片,翻攝自《ICIMOD》官方網站

隨著冰川的快速融化,人們面臨著其他風險。山區司空見慣的自然災害會變得更加頻繁,而當地震等系統性的突然衝擊發生時,被侵蝕的山坡地會為山洪爆發與山崩帶來更大的災難。ICIMOD水文專家尼帕爾博士(Dr. Santoshi Nepal)指出,隨著氣候變遷使世界各地的降雨模式變得更加不穩定,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山區人們的生存將更依賴融冰而不是雨水,但融冰已經無法支撐未來的30年,甚至20年,「有些地方的水會太多,有些地方的水卻會太少」。

生態系研究員查德海莉(Sunita Chaudhary))與研究團隊估計,到西元2100年,該地區的原生動植物與其他生命形式的四分之一將面臨「滅絕」,印度境內的喜馬拉雅山脈將受到特別嚴重的打擊。「雖然拯救某些物種為時已晚,但仍有時間幫助許多動物,以及眾多生活因冰川消失而徹底改變的人類」。報告提出一系列的政策建議,包括對生物多樣性熱點(biodiversity hot spots)的正式保護,鼓勵農業和水利等不同領域專家間合作,以及加強對永久凍土(permafrost)等相關主題的研究。

世界氣象組織(WMO)與歐盟哥白尼氣候變遷服務中心(European Union’s Copernicus Climate Change Service)周二公布最新報告也記錄了嚴重的冰川流失。根據《2022歐洲氣候狀況》(The State of the Climate in Europe 2022)報告指出,2022年歐洲阿爾卑斯山的冰川在一年內測得了創紀錄的冰塊流失量。

隨著全球高山冰川的縮小,融冰水將持續一段時間增加,但這個「系統」在2050年前後將達到一個稱為「水峰」(peak water)的轉折點,屆時因冰川已經萎縮到相當程度,產生的的融冰水就會開始減少。

在短短的60年間,聖母峰周邊的冰川冰層已經變薄了100多公尺。自2009年以來,消失的速度更是增加近一倍,其中包括被大多數山友當做標誌性坐標起點的昆布冰川(Khumbu glacier)。ICIMOD總幹事嘉姆修博士(DR. Pema Gyamtsho)表示:「整個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已經明顯出現全球暖化的不良影響,出現了破紀錄的熱浪、酷暑、自然災害、難以預測的降雪,以及急劇不可逆的冰川消融。我們需要採取集體且高強度的全球行動,保護該地區20億人的生命與生計,保護以此為生的無數物種種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