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香港銅鑼灣是政經、觀光重地,苗栗縣亦有銅鑼灣(銅鑼古地名),它是個連自強號都不停的客家小鄉,但從清中葉吳琳芳、吳子光、吳湯興、丘逢甲、李祥甫以降,到近代李白濱、劉肇芳、邱仕榮,卻拓墾家、抗日志士、文人、名醫輩出。

銅鑼火車站北側的老舊倉庫,去年底規劃成「銅鑼灣1895文化生活館」,6月將以「雙峰山下話客家」為主題,邀請姚嘉文、黃鼎松、張維安、黃子堯、林錫霞等文史學者、詩人辦4場講座,首場6月3日上午由姚嘉文主講「何謂銅鑼灣精神?」

從銅鑼雙峰山上往西鳥瞰,婉如座大銅鑼,銅鑼灣因而得名,但轄區國中卻命名文林國中,意指文人多如林;而銅鑼灣腹地狹小,得向外拓墾求生存,因此銅鑼灣精神似有以下特質:

一是乙未抗日重鎮:

清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1895年乙末割台,台灣紳民雖發表「台灣民主國自主宣言」,但被推為總統的唐景崧卻未戰先逃;民兵司令官丘逢甲在日軍登陸後,見大勢已去也內渡;而當時富豪仕紳多數也內渡,留台者不是當順民,就是迎日軍進城的「協力者」。

直到桃竹苗日軍才遇到姜紹祖、徐驤、吳湯興等人所率新苗軍,以及楊載雲所領導的新楚軍頑強扺抗,4人皆壯烈犧牲。吳湯興是銅鑼秀才,有文人俠骨,保鄉衛民志節,他與邱國霖、吳鎮洸等人招募鄉勇,在彰化八卦山戰役壯烈犧牲,夫人黃賢妹投井殉情,被日軍所救後絕食而亡。

有別於多數人當順民、「協力者」、未戰先逃,或見抗日大勢已去也內渡,吳湯興夫婦奮戰到底的抗日志節,應是銅鑼灣精神最可貴的情操。

二是拓墾先賢多:

住銅鑼樟樹林的吳琳芳,1817年被六庄(苗栗)人士推為墾首、隘首,開墾現公館石圍牆庄有成,現「揆一樓」原是他的家廟。原住新雞隆的吳定新、吳定連兄弟是開發大湖的先賢;住過新雞隆的黃南球後更組廣泰成墾號開發大湖、南湖有成。

原住樟樹林的吳遠宜4兄弟,移民台東池上拓墾有成;前花蓮縣長吳水雲的父親吳為森,1929年隨著後山移民潮到花蓮吉安落腳;因此銅鑼灣精神,也是冒險進取的拓墾精神。

三是文人、名醫輩出:

舉人吳子光1842年到銅鑼雙峰山下建草堂授徒,丘逢甲、李祥甫都是門生,淡水同知陳培桂修《淡水廳誌》聘他為主筆,後到台中神岡筱雲山莊呂家擔任幕賓。丘逢甲、李祥甫抗日失勢後內渡,丘逢甲回廣東蕉嶺推動教育;李祥甫後返台寄情詩詞,常任栗社祠宗;兒子李白濱協助創辦文林中學,也角逐首屆苗栗縣長,第二輪投票才敗給賴順生。

雙峰山下的邱屋、李屋、劉屋祖堂,相傳是同一位唐山師傳看的地理,邱家日治時期出了邱雲賜、邱雲福、邱雲鵠、邱仕榮4位醫學博士,都是名醫,邱仕榮還當過台大醫院院長;銅鑼優秀學子也成立「雙峰會」,成員有邱雲福、邱雲賜、劉肇芳、李玉敦……等二十餘人。

劉肇芳台北醫專畢業回鄉開重光診所,1935年中部大地震救人無數,他的女兒劉惠美(劉慕沙)跟外省軍官朱西寧私奔,夫妻都成知名作家、翻譯家。二戰末期盟軍轟炸銅鑼,造成彭天桂醫師一家5口罹難,詩人謝長海位於芎蕉灣的山宅,曾有名人借住以避空襲。

留日醫師吳遠裕日治時期在新竹開設岩田醫院,也是名法醫,光復後遭人整肅,他不氣餒回鄉開吳醫院,還當選三義鄉長。因此,文風鼎盛,杏林春暖,也是銅鑼灣精神。

吳琳芳是拓墾公館石圍牆的墾首,石圍牆信仰中心「揆一樓」主祀關聖帝君與至聖先師,曾是他的家廟,他的拓墾故事被拍成電影(視)「源」。何來美攝
吳湯興(興官)是清末秀才,率領新苗軍抗日,在彰化八卦山戰役壯烈犧牲,夫人黃賢妹投井獲救後絕食而亡殉夫。何來美翻攝
作家李喬將吳湯興、黃賢妹夫婦抗日動人故事,寫成《情歸大地》劇本,拍成電影「一八九五」,由温昇豪、楊謹華飾演。海鵬影業公司提供
丘逢甲乙未年被台灣紳民推為副總統兼民兵指揮官,日軍登台後見大勢已去,內渡回廣東蕉嶺家鄉,推廣教育。何來美翻攝
李祥甫(前排左四)與丘逢甲同窗,抗日失勢後內渡,後返台寄情詩詞,常任栗社詞宗。照片取材至《銅鑼鄉誌》
李白濱(前排中)協助已故銅鑼鄉長吳蘭森創辦文林中學,擔任首任校長,他是京都帝大畢業,曾參選首屆苗栗縣長,第二輪投票時敗給東京帝大畢業的賴順生。後排左三是已故銅鑼鄉長李南鵬,曾任文林中學教務主任。李南鵬提供
銅鑼邱屋(邱公亮派下祖堂)是「金龜揹印」地理,名醫輩出,日治時期有四位醫學博士。何來美攝
銅鑼竹森村澗窩惇敘堂李屋,文人輩出,李祥甫、李白濱父子也在此出生。何來美攝
銅鑼樟樹林吳屋重修後的宗祠,來台祖是相岐公,外牆還書寫祖訓,吳琳芳、吳湯興、吳遠裕、吳遠宜兄弟都是相岐公派下子孫。何來美攝
銅鑼重光診所醫師劉肇芳、李彩鳳夫婦早年與子孫們合影,後排右三、右一是朱西寧、劉慕沙夫婦,所抱嬰兒是朱天文。劉肇芳提供
劉肇芳是新竹中學第一屆畢業生,台北醫專畢業後回銅鑼開重光診所,行醫到九十餘歲從不歇息。他的家族與銅鑼故事,導演侯孝賢與外孫女作家朱天文曾合作拍攝「冬冬的假期」。何來美攝
劉肇芳的重光診所木造建築樓房,是1935年中部大地震後所建,已成地方地標建築之一。何來美攝
已故栗社社長謝長海位於芎蕉灣山區的住宅,二戰期間有名人為躲美軍轟炸,曾經借住。謝其煚提供
留日醫師吳遠裕(左)日治時期在新竹開設岩田醫院,也是知名法醫,他的外甥謝春梅(右)跟他學醫,日治時期也通過醫師考驗及格,行醫、驗屍到99高齡辭世。謝春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