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以「天光日介客家」(Travel to Tomorrow)為主題的「世界客家博覽會」,今年8月11日至10月15日將在桃園市舉行,預料將掀起一場海內外客家鄉親經濟文化交流的熱潮。
客家是「日不落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中國梅州梅江畔建有紀念碑,肯定客家人遠渡印度洋小島(如模里西斯、留尼旺)開發與文化的貢獻。雖然全球皆有客家人,但海內外客家人真正擴大交流是1971年,那年世界客屬總會在香港成立。
「有崇正會,才有世客會」,中國與台灣一樣,清末皆有族群械鬥,在中國兩廣地區是土客械鬥,台灣則是閩客械鬥。中國土客械鬥後,1905年起一些教科書出現「客家非粵種,也非漢種」、「山地多野蠻部落,如客家」等詆毀、侮蔑客家言論
1921年旅居香港的賴際熙、李瑞琴……等136位有識之士,為維護客家尊嚴,認為有正本清源必要,成立「旅港崇正工商總會」,賴際熙被推為臨時會長,他是清末進士,香港大學中文系創始人,義不容辭編寫《崇正同人系譜》,1926年再將「旅港崇正工商總會」更名為「香港崇正總會」,除有「崇正黜邪」的閎意,亦證明客家人也來自中原。
香港有崇正總會,台灣則有客人會,已故客家貢獻獎得主溫送珍回顧,早期旅居台北客家人正月初九在大稻埕陳進奎的茶工廠聚會,以豬羊祭天,中午做菜聯誼,何禮謙、徐傍興……等客家大老發起成立「客人會」,由何禮謙擔任會長,後改為「客家會」,翁鈐繼任會長。
1971年香港崇正總會成立50週年,翁鈐率客家會成員前往慶賀,決定成立世界客屬總會,翁鈐被推為會長,並決定每兩年在世界各地輪流主辦世界客屬懇親大會。那時中國尚未改革開放,台北是世界客家中心;1994年梅州主辦世客會後,始漸由中國主導,並一度改為一年舉辦一次。
1973年第二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在台北舉行,到2021年共舉辦了31次,主辦最多的是台北有5次,再來是香港、舊金山、吉隆坡、雅加達各兩次,一次的有東京、曼谷、高雄、新竹、波累(模里西斯)、新加坡、亞庇(馬來西亞沙巴)、萬錦(加拿大)、梅州、龍岩、鄭州、贛州、成都、西安、河源、北海、三明、開封(以上中國)。
1989年梅州客家聯誼會成立,是筆者第一次參與世客會,那年台灣代表團由胡鈞發、古胡玉美率領二百餘人參加,廣東省長葉選平(葉劍英之子)亦與會,梅州以辦嘉年華方式主辦,可說盛況空前,萬人空巷;1994年梅州再主辦世客會,同樣熱鬧非凡。
1992年擔任世客會高雄分會會長的牛奶大王鍾文梁,主辦第11屆世客會,場面雖無法跟大陸由官方主導的來得盛大,但熱情洋溢,小而美,同樣讓人賓至如歸。之後,筆者還參加在新加坡、贛州、成都與三明舉行的世客會,都有不同收穫。
1997年旅居美國的台灣客家鄉親,在德州達拉斯市成立「世界台灣客家聯合總會」,後在五大洲也分別成立台灣客家聯合會,客委會從2017年起也每兩年舉行一次全球客家文化會議暨台灣客家懇親大會。
不論是世界客屬總會或是世界台灣客家聯合總會,都是凝聚客屬同胞的重要組織,值得政府加強聯繫支持,擴大交流,以增進海內外客家人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