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陳玉敏/苗栗報導】每年梅子盛產季節時自釀一甕梅酒,在社群分享的推波助瀾下,一發不可收拾。還來不及感受季節變換的4、5月,臉書、IG的曬梅照,已鋪天蓋地的提醒,一年一度的青梅季悄然到來。

大片青、黃、漸層色塊,慢工出細活的以清水洗滌,再以溫暖的春天微風晾乾,和入冰糖和酒,一顆顆圓滾滾的懸浮在透明玻璃罐裡,每每看到這個畫面,總是想起日本梅酒廣告中,那微風拂過,風鈴發出清脆的叮鈴聲,女主角在大口喝下加了冰塊的梅酒後,一臉幸福發出喟嘆的表情。

一顆顆圓滾滾的青梅,挑選洗淨後晾乾準備釀製梅酒。老家生活藝文空間提供

但剛釀好的梅酒不能馬上飲用,要等上2~3個月,甚至半年到一年的等待,使其風味圓潤成熟,看似不符合現代人忙碌急躁的腳步,卻意外成為自釀梅酒的另一賣點:「一種需要時間緩慢醞釀的美好期盼。」

梅酒也可以依照釀法、梅的品種、基酒、糖類,做出無數的變化組合:烈酒浸泡法、糖自然發酵法,青梅、黃梅、胭脂梅,冰糖、砂糖、黑糖、三溫糖,米酒、威士忌、蘭姆酒、伏特加……各有不同的風味。

與自釀梅酒風潮一同興起的,是坊間五花八門,各有特色的釀梅課程。梅子除了釀製梅酒,還可以拿來做梅味增、梅醬油、醃漬梅干等相關製品,搭配風土小點,吸引的是現代人注重精緻飲食的要求。

慢下來生活,儀式感背後的意義

苗栗一間在地藝文空間「老家」上週末舉辦梅酒ㄧ日工作坊,用一整天的時間,慢慢的洗梅、挑梅、釀梅,主打的不只是梅酒,還有苗栗的慢生活體驗「Pali Life」。Pali是取自道卡斯族用語,代表苗栗這片「平坦之地、宜居之地」。透過一系列在地生活系列的舉辦,帶動地方客家青年的參與,從生活中落實地方創生,找出共鳴和連結。

一般梅酒課程的時間大多為1.5小時,最多半天。但透過一整天的梅酒課程,很多人聽到的第一個反應是:「真的有需要花到一整天的時間嗎?」跟著走過一次後發現,這麼長的時間是必要的,這種等待,更是釀製梅酒的精髓。

在篩選青梅的過程中成為一種自我修行。老家藝文生活空間提供

而知道需待上一整天,就不再想著等會要趕去哪,或是晚點又該忙些什麼後,反而更能靜下心,細細品味整個過程,不急呢,這裡有一整天的時間。

以梅為名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這場以梅酒為名的課程,宛如體現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那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本以為是嗜酒,但其實是透過釀酒的過程,清洗梅子表面、挑出會發苦的蒂頭,再依照狀態分類,無缺的梅子留下釀酒,損傷部分切除後,剩下的果肉可以做梅味增,果況差的毅然捨去,一步步去蕪存菁,一如體悟人生,斷捨離,也是修行。

平凡樸實的日常生活,因為有了「釀梅」這個具有季節儀式感的過程,使人得以慢下腳步,放大五觀,感受四季風物,活在當下。如同村上春樹說的:「儀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讓我們對在意的事情心懷敬畏,讓我們對生活更加銘記和珍惜。」

梅子裝瓶後需靜置數月等待釀製完成。老家藝文生活空間提供

這股從日本吹向台灣的手釀梅酒風潮,代表的是一種對快速的反動,對生活的講究,對緩慢的渴望。在什麼都不缺、什麼都擁有的時代,最稀缺的反而是時間,最難得的反而是等待。

將梅子埋入砂糖和味增混合的載體,隔著袋子細細包覆,仔細揉捏,最後整理成矮扁的長方體,靜待發酵。將梅子ㄧ顆顆落入罐中安放,冰糖從指尖均勻輕灑如雪,酒緩慢傾倒流瀉,旋上封蓋,以蠟繩穿過書寫上時間和故事的小卡,靜置沈睡,等待秋冬之時的開封相聚日。

醉翁之意從來不止酒而已,而是隨著季節更迭、好好生活。

作者:陳玉敏,來自苗栗客庄的細妹,資深平面設計師,熱愛美食、文化、旅行與閱讀。2021年結合自身興趣,創立「Haka小姐的百味美學」粉專,以輕鬆有趣的角度切入,為大家講解客家飲食的文化與故事。

警語:「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酒後找代駕平安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