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裕能/台北報導】客家族在台灣超過400萬人,約佔總人口數20%,但大多數人都相對的低調和隱性,范定甫也是如此,甚至他還曾認為講客語「很俗」,但如今他到各國博物館修復的經驗後,卻覺得講客語很美、客家文化才是根本,甚至對客家有些愧疚,想多用客語宣傳文物保護的觀念,也希望能多花些時間來研究客家的文物。

范定甫老家在內灣,高中在新竹求學,大學在台北唸書,研究所則是到台南就讀,後來到上海、英國等地,他說:「我很少回去,有時候我會覺得愧對新竹跟家人,我回去時常常還要問我弟弟新竹哪邊有好吃的?我是後來唸文化資產時,才知道去認識什麼是客家,客家是什麼意義?」

范定甫坦言,直到唸文化資產時,才知道去認識什麼是客家。洪俊傑攝

范定甫到台北讀書和工作時講國語,到台南唸研究所時學台語。他笑說:「因為在外面工作、生活的關係,客家話講得比較少,常講錯,還會被我弟和我媽糾正。大學的時候,有陣子還覺得跟爸媽出去講客家話很俗,覺得自己很差勁,現在就很正常講,很好!」

研究文化資產後,讓范定甫對客家的族群和文化有了重新的認識。「我太太都跟我說『你在台北跟國外工作,你都沒想回去你的家鄉服務一下?』」讓他感覺有如當頭棒喝,「我覺得對呀,我都沒有想過,但前幾年有幫新竹縣文化局執行幾個專案,太太也鼓勵我用客語來宣傳介紹文物保護,我覺得用客語來做這件事,意義會更不一樣。」

范定甫的太太也是研究文化資產的同好,就提醒他,像客家人在神明廳所寫的紙、旗子、橫樑上掛的布和符,都是很特別,只有客家人才有的文化,尤其在關西、芎林一帶保留很多,希望可以花時間去探討或去協助維護。

曾是隱性客家人的范定甫很有感:「客家人很隱性,都市化後,我們更容易遺忘掉一些過程,像我家原本有兩張類似放在神明廳的紙,好像一張被燒掉了,很可惜,我應該要想辦法利用時間研究一下,我來努力。」

范定甫有感表示,客家人很隱性,都市化後,更容易遺忘掉一些過程,很可惜。太太的鼓勵,覺得用客語來做這件事,意義會更不一樣。」洪俊傑攝

|相關報導|

客人誌/臺灣首位大英博物館修復師范定甫 全因媽媽一句話點醒他

【鍾裕能/綜合報導】「泥水子,你愛好好讀書,無愛分人講泥水子,(濫泥)糊毋上壁!」身為水泥工的兒子,因當年媽媽…

客人誌/修復師像「時光的探險者」 猶如福爾摩斯揭開文物的秘密

【鍾裕能/台北報導】古物字畫歷經千百年風霜,能夠風華再現,隱身背後的修復師,憑著一雙巧手和滿心巧思,不著痕跡默…

客人誌/文物修復過程像禪定 需耐心觀察「一站就一整天」

【鍾裕能/台北報導】走進「三間工作室」,范定甫立刻輕聲提醒:「麻煩請走中間,小心,不要碰到文物。」映入眼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