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網路上的訊息真假難辨,引用時必須再三核實確認。近來席捲全球的AI聊天機器人ChatGPT,已被許多公司行號與個人當作重要的參考工具,但也有越來越多起烏龍事件傳出。
ChatGPT顛覆了傳統使用者在網路上收集資訊時,只能獲得相關網站連結的既定印象,會跟據提問以對話方式直接提供完整解答,甚至能撰寫論文、劇本、小說甚至詩歌,但有時還是會出現令人啼笑皆非的烏龍答案。
《雪梨先驅晨報》報導,澳洲男子胡德(Brian Hood),去年11月剛選上維多利亞省赫本郡(Shire of Hepburn)市長,卻發現ChatGPT誤稱他「曾因行賄並入獄服刑」,上月已委託律師發函給ChatGPT的創建公司OpenAI要求改善,並準備對該公司提出誹謗控訴。這可能成為全球首宗針對ChatGPT提出的誹謗訴訟。
胡德在10多年前,曾在澳洲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旗下的印鈔公司「Securency」工作,當時他發現該公司負責人向印尼與馬來西亞當局行賄,挺身出面檢舉。事後在此案的判決中,維多利亞省最高法院法官霍林沃思(Elizabeth Hollingworth)曾公開讚揚胡德挺身而出,「表現出極大的勇氣」。但有民眾發現,詢問去年底發布的ChatGPT 3.5有關此案的資訊,卻出現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有民眾問ChatGPT:「胡德在Securency案的賄賂事件中扮演什麼角色」,AI聊天機器人回答「他參與向印尼與馬來西亞的官員行賄,並被判入獄」。這個結論有部分與真實狀況相同,卻把犯罪的人完全弄錯了。
胡德表示:「當我得知這個充滿誤導性的結果時,感到非常震驚」,「我不知該說什麼,因為這太不正確了,太不正確了,我對此非常憤怒」。
上月21日,胡德委託「Gordon Legal」律師事務所,向OpenAI公司行文,要求在28天內進行修正。這是啟動誹謗訴訟的第一個正式步驟,迄今尚未收到回覆,OpenAI也未針對媒體詢問發表任何評論。
代理律師諾頓(James Naughton)告訴《路透》:「胡德是一名民選官員,名譽對他來說至為重要」,他揭露企業的不當行為有著公開的記錄,「如果他所在社區的人讀到這些錯誤的資訊,對他來說會有很大的影響」。「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個寫下里程碑的重要時刻,因為將誹謗法應用在AI人工智慧、IT產業與出版的新領域中」。
諾頓表示,如果胡德控告OpenAI公司,將針對ChatGPT的回覆中並未包含註解,給使用者一種模糊而曖昧的準確錯覺,「對於有些人來說,想追究『演算法如何得出這個答案』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它非常不透明」。
由於賠償金額的高低取決於獲得錯誤訊息的確切人數,以及誹謗性言論的嚴重程度,諾頓表示胡德可能索賠超過20萬澳元(約台幣409萬元)。澳州一般的誹謗官司賠償上限為40萬澳元(約台幣818萬元)。
專研誹謗案件的雪梨大學羅爾夫教授(Prof. David Rolph)表示,這是一起非常前衛的案件,一旦胡德提告,「他將不得不證明OpenAI是誹謗材料的發布者」,早先多起有關搜尋引擎的案例中,Google一直被認定為「不是它所連結到網頁的發布者」。此外,還必須舉證有足夠多的人看到了ChatGPT的回答,對胡德所構成的「嚴重傷害」,以及關於總部位於美國的OpenAI公司的管轄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