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綜合報導】資深新竹客籍畫家何肇衢今(2)日傳出確診過世,何肇衢胞弟藝術家雜誌社負責人何政廣證實,何肇衢上週因疑似感冒症狀,身體不適送醫,經醫師診斷確診重症,不幸於今晨7時13分過世,享耆壽92歲。對此,文化部長史哲表示,何肇衢為臺灣藝術家重要典範,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何肇衢1931年出生新竹鹿寮坑,幼時接受日式教育,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直到1945年後後才重新學習中文。由於何肇衢父親為民間畫師,從小耳濡目染,繪畫表現突出,並考上公費就讀台北師範學院(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科,畢業後受聘於北師附小擔任美術教師直至退休,終身投入藝術教育。

何肇衢去世消息傳出後,文化部長史哲聞訊深表哀悼,何肇衢先生投注心力創作逾一甲子,以畫筆勾勒臺灣藝術史,美學風貌獨特且鮮明,畢生展覽、獲獎無數,作品獲國內各大美術館典藏,並親身實踐藝術教育,培育創作人才,為臺灣藝術家重要典範,文化部將呈請總統明令褒揚。

何肇衢是戰後成名的第一代畫家,也是全省美展與台陽美展獲獎不斷的常勝軍。1950年就有水彩畫入選省展,1957年起更積極參加各項官辦美展,油畫〈芳蘭山〉、〈後窗〉、〈室內〉連續三年榮獲臺陽展及省展獎項,並獲前輩畫家李梅樹的推薦成為臺陽美術協會的會員,多幅作品獲官方購藏,時年僅31歲。

「藝術家」雜誌社指出,一輩子以收藏名家畫冊為癖好的何肇衢,年輕時曾郵寄一箱箱鳳梨罐頭,向日本出版社請求惠贈過期的出版品,交換得來的日本美術雜誌,成為何肇衢認識世界繪畫潮流的重要訊息來源。

何肇衢1960年代始陸續前往日本、東南亞及歐美各國參觀美術館及寫生,並從莫內、塞尚、梵谷等美術巨匠的畫跡中尋找靈感,衍化成他自學、精進的素材。其畫風從具象寫生開始,又受立體派和抽象繪畫影響,形成了分割畫面,強調線條和塊面的組合。但他仍堅持不憑空作畫,而是根據實景進行變化,將景象推向更深遠的意境。

何肇衢在1980年代後更喜以臺灣各地的風景為主題作畫,對淡水、石碇等地風光更是情有獨鍾,台灣八景淡江夕照、草山春曉、阿里雲海、安平落日、日月雙潭、玉山瑞雪、清水斷崖與澎湖漁火都是他的創作景點;而時下流行的時事與話題,如野柳女王頭像、黃色小鴨、貓熊等,也成為他入畫的題材。

何肇衢5兄弟有4人為畫家,為稱為畫壇「何家班」,何肇衢排行老大,三弟何恭上為藝術圖書有限公司發行人,四弟何政廣創辦藝術家雜誌社,並擔任負責人。

藝術家、畫家何肇衢今(2)日傳出確診過世,享耆壽92歲。翻攝2016當代客家美展
畫家何肇衢作品,浪漫臺三線峨眉湖。翻攝發現客庄美學DNA
畫家何肇衢作品,浪漫臺三線橫山看五指山。翻攝發現客庄美學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