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廖文琪、李怡潔
客莊影像故事
|霜降|
畫面正在做柿餅的是陳屋人,每到九降風起的時節,就是削去柿子皮曬柿餅的季節。由於不像其他新埔工廠化的大量生產,在柿子採收時,一個人慢慢地做,儘管人力有限無法做多,仍很堅持用手工、日曬方式做柿餅。
1839年法國畫家蓋爾達發明了第一台可攜帶的木箱照相機,開展了攝影作為事件的見證、形式美學、感官記憶與認同等的歷史發展;因此,攝影從作為單純記錄影像的實用性,到眼球運動、心理運作的輔助功能,到成為闡述思想、信念價值的載體,後者更涉入相機使用者在光線與觀景窗之間,其動機、所思所行、身處的時空脈絡。
想超越布列松留下紀實報導精神的客籍攝影家梁國龍,曾努力逃開其框架,但最後揉合自身經驗,依循了布列松將相機視為素描本,以視覺方式記錄某個主題或形式之美所激盪出的情感:「從中選擇真正的真實。最微小的東西也可能成為偉大的主題,與人類有關的枝微末節也可以成為樂章的主旋律」(Cartier-Bresson, Henri 2014:45)紀實範式,他以影像實踐客莊作為生活整體的哲學叩問,傾盡全心於客家的沛然凝望。
梁國龍在準備攝影書、攝影展期間,對於為何要拍、如何拍等的提問,總多次以簡短話語表述他僅是做了一個攝影師該做的,這些問題無關至要,並自謙說道,作品的觀看、感受及詮釋不該失去其應有的真實性,必然需要觀眾、讀者在看作品當下誘發的感受;
「位所」雙人展的「行板」展覽,展出片段、局部的北台灣客莊黑白影像作品,提供了人們進一步理解熟悉的客家,重新定義客家的可能性;展區後記短文書寫,是認識梁國龍多向度的必讀指引,邀請觀眾們在這區停下腳步,在內心一字字默讀吸引你/妳的段落,耳門將有一曲未盡的客莊記憶樂章悄然響起。
行板-梁國龍個展:111年11月15日-112年2月28日
◇地點:臺灣客家文化館 第二特展室(苗栗縣銅鑼鄉銅科南路6號)
◇參觀資訊:
◇指導單位:客家委員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協辦單位:客家委員會客家發展中心
◇策展單位:擷果創意
◇攝影作品:梁國龍 ⓒ 2022 Liang Kuo-l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