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洪俊傑/台北報導】自從2008年電影《1895》後,至今十多年其實少有客家主題的院線電影,曾參與多部客家影視拍攝的導演葉天倫接受《客新聞》專訪時,對於客家影視發展提出自己的見解,他認為可以分幾個層面,「客語比例高的一定要有,但若想要在主流市場更常出現,則不一定要著重在語言,而是要呈現客家文化精神」,題材不必設限,例如可以拍攝客家家族的故事,呈現方式可能一半華語、一半客語,而非一定要全然客語。

葉天倫指出,像《茶金》這樣的電視劇不可能每年都有,但若有訂閱Netflix等串流平台就會發現,Netflix每天都會告訴觀眾有新片上架,客家影視不可以用「年」為單位來分配時間,這段期間可能會有各種突發狀態,因此必須不同人做不同事,長期、長遠的全客語大歷史題材要有人去做,有些則要負責快速反映時事,製作可以快速面對觀眾的影視,後者就不一定要全客語。

葉天倫說,大歷史的東西要有長期的計畫,前期製作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文化就是一點一滴在流失,2008年做了《1895》,到今天2023年這段期間,客家主題的電影其實不多,可能是對客家文化有瞭解或想拍的電影工作者不多,若能多獎勵客籍創作者會是非常好的鼓勵。

葉天倫觀察到,現在的客家文化非常注重多元。洪俊傑攝

「我現在比較有興趣的是客語比例沒那麼高、但可能是客籍作家作品,或是講客家精神,比較想多拍這個方向的影片」葉天倫舉例,客家有非常多的題材可以拍攝,也有許多優秀的作家或作品,例如「商戰片」,企業家可能為了做生意,刻意隱瞞客家的身分,問了才知道原來也是客家人,「我覺得影像工作就是用生活化方式包在裡面,而不只是宣導。《詐團圓》就是這樣的方式來做。」

儘管葉天倫在多部電影在票房上有亮眼成績,但對網路上的正反意見,葉天倫坦言他一開始其實相當在意,但轉念一想,自己過去十多年相當幸運,作品有機會被大家看見,各式各樣的聲音因此變多。葉天倫感性地謝謝每一位買票進場的觀眾,「你有買票進來看我都謝謝你。」

葉天倫說,現在他更著重在業界的看法,包括自己的老師、同行編導的意見,作為自己其他作品的參考依據。有一次金馬影后楊貴媚跟他說,你不需要跟任何人解釋你的作品,「我馬上就哭出來,好好的面對工作,面對觀眾,我真的不需要解釋什麼。」葉天倫笑說,自己偶爾會看看政治人物臉書,蔡英文的貼文底下看都是惡意留言,但總統每天同樣持續前進,「我一年不過才出來這幾個月被罵一罵而已,沒什麼好抱怨的。」

【葉天倫專訪1】客家封肉與波士頓龍蝦擺同一位置 文化巧妙融入電影「這就是我想做的事」

【李台源、洪俊傑/台北報導】導演葉天倫首部結合客語、華語等多種語言的賀歲片《詐團圓》,明天即將在全台上映,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