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金鼎獎作家彭雙松(1928-2022)去年底辭世,他集蘭蕙、徐福研究、文物收藏、唱片修復專長於一身,晚年他將大哥彭雙琳留下的三百張客家戲曲、山歌黑膠唱片,以藥劑清洗重新灌製數位化,讓客家美聲原音重現,尤為難得。
彭雙松日治時期考上日本兵工學校,光復後返台進入中油台探總處服務,雖然他對機械、電氣頗有研究,也從事技術工程,但礙於升遷制度,服務28年仍是工友,1974年他乾脆提前退休,投入東洋蘭研究。
他發現日本蘭花多數是小葉蘭,沒有香氣,台灣才有大葉蘭,但台灣蘭種卻大量流失,反而日本人用心栽培,建議當時苗栗縣長黃文發舉辦國際蘭展,還向日本借了盆200萬元的名蘭,結果在名譽理事長何應欽將軍支持下,連日本駐華大使板垣修、張學良將軍都來參觀,提高國人對養蘭的信心。
他將台灣蘭花生態與栽培心得,先後寫成《台灣蘭蕙》、《台灣蘭蕙新輯》中日文巨著,共達近200萬字,《台灣蘭蕙》獲1979年新聞局金鼎獎;《台灣蘭蕙新輯》重達三斤,有如台灣的蘭藝百科全書,賣了上萬冊。
彭雙松33歲開始養蘭,為研究蘭蕙常跑日本,意外讓他興起研究徐福興趣,也發表過論文。他在日本靜岡縣(舊名駿河)發現的駿河蘭很像福建的建蘭,而徐福是秦始皇的特使,率三千童男童女、百工及五穀之種東渡日本時住過駿河,建蘭很可能是那時帶來繁殖的;在日本也發現很多徐福遺跡,因此他認為徐福很可能就是日本開國的「神武天皇」。
彭雙松生前表示,日本正史雖不承認徐福就是「神武天皇」,但是日本不少研究徐福的學術團體卻同意此論點。徐福並不是替秦始皇渡海求長生不老藥的神話人物,而是偉大的航海家與移民先驅,他率的童男童女很可能就是日本人的祖先,否則現日本人怎不像北海道的「愛奴種」原住民呢?
彭雙松養蘭賺錢後,收藏了上千件客家古文物,並將大哥彭雙琳所錄製的客家八音、北管、山歌、客家採茶戲黑膠唱片以藥劑清洗重新灌製,讓客家美聲原音重現。他生前回憶說,日治末期受皇民化運動影響,客家戲曲、音樂受到打壓,直到1955年江平成來苗栗成立中廣苗栗台,開始播製客家山歌、三腳採茶戲、八音節目始蓬勃發展。
江平成並與饒見祥、彭雙琳、賴江質、謝金俊、謝樹新等先賢成立苗栗縣客家民謠研進會,不僅開始舉辦全國客家民謠比賽,發掘不少歌唱人才;1969、1971年還兩度組客家民謠訪問團前往日本五大都市巡迴演唱,勾起僑胞的鄉愁,當時歌手有賴碧霞、湯玉蘭、游春蘭,琴師是張福營、王順能。
這段客家戲曲黃金年代,彭雙琳錄下了三百張珍貴唱片,並與賴碧霞合作編劇拍了首部客家歌謠電影「茶山情歌」,可惜1973年彭雙琳英年早逝,而彭雙松晚年將大哥生前所錄製的黑膠唱片用藥劑清洗,再重新錄製MD卡帶,讓客家原音重現,是對大哥的回報與懷念。
彭雙松的長子彭文銘、孫子彭志賢也繼承衣缽,成立貓貍文化工作室,除了客家音樂,也蒐購閩南民謠、原住民古調黑膠唱片及版權共六千多張,搶救百餘年來臺灣傳統音樂與聲音,並連獲6座傳藝金曲獎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