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中心/綜合報導】史上首部以客家族群政治傾向變化為研究主題的著作《三分天下:台灣客家族群政治的轉型》今天發表,作者之一的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榮譽講座教授蕭新煌表示,國人總認為客家庄政治傾向是「客家偏藍」或「北藍南綠」,但這次透過學術研究發現,客家族群的政治光譜已非過去的二分法,許多客家區域投票傾向已經轉變,許多地區甚至在歷次投票中都呈現「綠大於藍」,「客家不是鐵板一塊。」

《三分天下:台灣客家族群政治的轉型》是由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榮譽講座教授蕭新煌、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周錦宏、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教授林宗弘共同研究,這次研究也首度以大數據方式,蒐集了1995年至2020年間全國70客庄對總統、立委、縣市長選舉的投票數據,透過科學方式分析客庄地區投票行為的轉變,研究結果發現「客家族群的政治行為已演變成『三分天下』的關鍵力量,影響地方鄉鎮、區域立法委員到全國總統大選的最關鍵政治族群!」

《三分天下:台灣客家族群政治的轉型》是由客委會補助執行「臺灣客家族群政治傾向之實證研究」研究計畫成果擴充改寫而成,今日的新書發表會於台北紀州庵文學森林舉行,邀請到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長鎮、客委會副主委鍾孔炤、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邦畛、《客新聞》專欄作家何來美等人與一起探討台灣客家族群政治的轉型觀點。

新書《三分天下:台灣客家族群政治的新視野》在各書局可以購買。范修語攝
《三分天下:台灣客家族群政治的新視野》作者蕭新煌接受媒體訪問。范修語攝
《三分天下:台灣客家族群政治的新視野》作者林宗弘接受媒體訪問。范修語攝
《三分天下:台灣客家族群政治的新視野》作者周錦宏。范修語攝

總統府資政、中央大學客家學院講座教授蕭新煌指出,客家人在台灣政治民主化過程中無役不與,包括1988年的還我母語運動,工運、環保運動等都與台灣民主化進程共同進步,甚至更早期的中壢事件等,客家人在台灣民主化的大潮流中都一直扮演重要角色,證明客家族群絕對不曾置身事外,也絕對不是政治冷感的一群,而是一直和台灣政治共同成長進步的族群。

蕭新煌說,從 1992 年國會全面改選以來,台灣成為全球矚目的新興民主國家,大家對於客家的印象仍是「藍北南綠」,甚至有人說「每次政策替客家人想,但客家人票都不投給民進黨,甘脆放棄他們!」但後來陳水扁執政時堅持重視客家族群,也成立客家委員會。這次透過學術研究,就是希望破除國人對客家政治生態的刻板印象,「因為我們客家人有時也被誤解而內化,以為客家就是偏藍」,這次希望用學術論證告訴國人「客家人變了。」

新書《三分天下:台灣客家族群政治的新視野》作者們和與會者合照。范修語攝
屏東縣前縣長吳應文分享屏東政治,客家鄉親如何有影響力。范修語攝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張翰璧教授。范修語攝
參加新書發表會的貴賓,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湯晏甄助理教授熱情提問。范修語攝
參加新書發表會的貴賓熱情提問。范修語攝
中央大學兼任教授劉阿榮熱情發表對新書的看法。范修語攝
參加新書發表會的貴賓熱情提問。范修語攝

在本書負責數據研究的林宗弘教授則指出,在選舉行為的分析中,通常認為客家選民較支持泛藍陣營,「但我們追蹤長期選區資料之後認為,至少最近兩次總統大選結果顯示,客家族群當中藍綠支持比例有所逆轉。」他分析,客家族群區域也己成為末來各黨派爭取邏戰勝負的關鍵,客家政治動向是末來台灣族群政治分析中,最值得觀察的重點之一。

林宗弘也指出,這次研究發現「過去的恩庇關係減弱,中間化例增加」,他在研究中發現,近年來客家族群的所得已經略高於臺灣民眾的平均值;其次,客家族群對臺灣人的身分認同程度雖然略低於閩南人與原住民,卻快速地成長到77%,臺灣認同平均值上升速度與其他族群相同;第三,與全國趨勢類似,客家族群對泛綠陣營的支持度綬慢上升,對泛藍陣營的支持度則緩慢下滑,以至於出現藍綠支持比例競爭的現象。

林宗弘分析,過去的客庄「北藍南綠」或「客家偏藍」的二分法,是早期客家政治遭到地方派系壟斷,派系遭到國民黨控制,加上各種因素影響之下形成的大家對客家選民的「刻板印象」。但這次研究中,包括桃園、新竹、高雄等客庄地區已經鬆動,投票行為轉變趨勢緩慢但確實已經變化,因此,這些「轉型客家」逐漸成為客家選民的主流。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周錦宏則表示,過去客家人一定是北藍或偏藍,這論述是過去以少數客庄縣市的選舉結果造成統計上的印象,例如傳統上的苗栗、新竹等,但透過這樣的結果得出「客家人偏藍」的結論,然後放大到其他客家人身上是不對的,「不能用少數的縣市去看這樣的狀況。」他舉例,在這次研究中發現桃園的客家鄉鎮支持綠的比較高,也跟傳統的刻板印象有很大落差。

《三分天下:台灣客家族群政治的新視野》作者蕭新煌。范修語攝

蕭新煌則補充解釋,現在的台灣客家政治經過這麼多年各種因素的影響,客家政治版圖早已改變轉型,走向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亦即出現了「政黨競爭」、「派系主導」與「轉型客家」三種關鍵政治模式的相互作用動態,未來如何打破派系,將是另外一個挑戰,唯有打破派系才能真的走入一個正當競爭的路途,這本書還有很多可以發展的空間,請大家拭目以待,而這個三分天下的局面,也代表客家民心會大幅影響台灣未來選舉競爭的結果。

客家委員會楊長鎮主委到場支持新書《三分天下:台灣客家族群政治的新視野》。范修語攝

與會的客委會主委楊長鎮則從政治工作者的角度分析,他說,從本書當中可以從這20多年的選舉數歷年總統、立委與地方首長選舉結果分析出客家政治變化趨勢,他也提到過去傳統農業客庄的藍綠版圖不會變化太大,除非是有外移人口移入的影響才會發生變化。他歸納客庄的變化指出,許多有工業區的客庄移入大量的外來人口,像是南桃園的鄉鎮很多工業區,農村的客家人往有工業區的客庄移動,這些客庄的勞動者較多,對資訊接收快、也對政治較容易不滿;而新竹、苗栗長期以農業為主,越農業地區越依賴恩庇侍從關係。

楊長鎮指出,客庄人口政治傾向的改變,究竟是外來人口稀釋了客庄還是其他因素?例如竹北、頭份的在這次投票結果的轉變,「也可能是因為非客家人口增加。」另外,深究客家支持民進黨的政治行為,究竟是支持什麼?「是意識型態?或者政治信仰改變?還是政治生態改變?」他認為這都是可以探究的。

楊長鎮也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像是桃園市的觀音、新屋,苗栗縣的卓蘭,都是客庄中鐵桿區出現投給民進黨較多票數的「小綠島」,但這些區域和周圍的鄉鎮客庄都是差不多的政治、經濟區塊,為何會出現「小綠島」值得進一步探討研究。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范修語攝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范修語攝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邦畛也提出觀點,他建議在台灣客家政治的分析中,其實可以將每次客家人口數據以及產業變化情形放進去分析,以竹北為例, 六張犁是竹北市轄區內的一個自然客庄,清末日治時,竹北地區被縱貫鐵路與公路縱切為東西兩半,西半邊向海河洛人較多,東半邊近山則以客家人為主,交通要道之兩側形成街市,但在高鐵新竹站開通後,原本客家人為主的東邊,大量竹科人才移入,翻天覆地地改變竹北的客家政治生態,因此建議從人口及產業變化來看客家族群政治轉型。

陳邦畛也提到,現在台灣客家傳播媒體應該要對客家族群加強力道,提升客家族群的媒體近用權,他以自己的許多LINE群組會傳許多假消息、中國客家抖音統戰影音等,這都會影響台灣客家選民的意識形態,因此不能不重視這件事。

《三分天下:台灣客家族群政治的新視野》新書發表會後作者們和讀者互動簽名。范修語攝
《三分天下:台灣客家族群政治的新視野》新書發表會後作者們和讀者互動簽名。范修語攝

本書也提到,每逢總統大選,每位候選人都想努力爭取客家選票,尤其在客家庄造勢時,候選人都會提到跟客家族群的關聯,例如李登輝總統、陳水扁總統 強調他們祖先的祖籍地是在客家庄,具有客家血緣;馬英九總統每年大年初二會到苗栗縣通霄鎮楓樹村的馬家庄祭祖,理由是通霄馬家庄跟他 是同源、同宗、同堂號;蔡英文總統在 2012 年時就打出「客家妹做總 統」的口號,2016 年更以「客家人挺客家妹」、「客家妹挺客家人」來號召,這些競選活動顯示,台灣主要政黨判斷客家選票可能扭轉選情。

以 2004 年大選為例,陳水扁總統在桃竹苗地區的選票從2000年30.03% 增加到 42.49%,在台中縣客家地區的得票率亦從 2000 年 32.28% 增加 到 46.85%,民進黨得票率成長幅度超乎預期而有助於連任。

又 2008 年馬英九總統的全國得票率為 58.44%,但在桃竹苗地區的得票率高達 67.11%,有助於國民黨獲得壓倒性勝選。

還有 2016 年蔡英文總統在台 中市客家地區得票率達 51.36%,是2004 年之後民進黨總統選舉得票率在當地首次超過半數,也顯示太陽花運動之後人心思變。可見,客家選區是兵家必爭之地,可以影響和改變選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