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桃園報導】你心中的客家印象是什麼?由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辦理客家影像創作競賽今年邁入第8年,今年以「尋客映像」為紀錄片主題,最終入圍的8強隊伍影片已於日前上網,紀錄片包含了海客文化、交響樂等題材,將在本月底角逐冠軍寶座。

桃園客家短片培訓計畫暨競賽於今年四月截止徵件,挑選出8個具有潛力的題材及製作團隊,搭配面試雙階段嚴格評選及培訓課程輔導,日前8個團隊的影片全數完成,並上傳Youtube讓大家觀賞。

今年參賽的作品豐富多元,包含了海客文化、交響樂、客家傳統技藝、籃球、古礦場、老市場甚至多元族群融合等多采多姿的元素,藉由這些不同題材的影片,試圖打破民眾對客家文化的刻板印象,傳遞不一樣的客家風貌。

巡更人个畫圖筆

作品名稱:巡更人个畫圖筆
「巡更人」是古時候負責報時與守夜的人,演變至今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守望相助隊」。在地藝術家李建星,畫蓮花,也種蓮花,同時也是鄰里巡守隊的一員,對於家鄉的一草一木如數家珍,這些正是他繪畫創作的能量。
蓮花園美麗一季、三合院美麗一代,這是時間向前行的證明,也是生命歷程的累積,把這些走過的歲月當作心靈滋潤,就如同颱風過後傾倒的葉成為泥田的養分。

籃客

作品名稱:籃客
客家的劉秭妤是個熱愛籃球的女孩,喜歡交朋友的秭妤,對於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包容力相當的高,私下自己也學習雲南的舞蹈。客委會2022年舉辦原客籃球三對三的比賽,要讓原住民和客家人可以一起打籃球、做朋友,秭妤的球隊報名了比賽,也因此開啟了秭妤與阿美族的巧比一起打籃球的契機……

發。粄

作品名稱:發。粄
「發粄」中的『粄』,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利用不同的米磨成米漿,製作成各式各樣的粄食。紀錄片透過「發粄」,串聯富富。小山岡鄰居-黃阿梅的技藝故事,並發掘出黃阿梅與富岡這個地方的各種回憶,以及與鄰里之間超過一甲子的感情故事。

尋找海客seek

作品名稱:尋找海客seek
臺灣的客家族群依山為多,卻鮮少有人知曉桃園新屋有一群依海為生的客家人,既耕作也討海。直至今日,他們依舊保有牽罟的活動與石滬的修復。本支影片透過與討海人、石滬漁民的訪談,編織出海客的特別與經驗。

尋找大時鐘

作品名稱:尋找大時鐘
大時鐘,原名為「中壢公有第一市場」,是老中壢人從小到大的共同回憶,從日治時期到拆除前,它都是中壢這個聚落的中心,也是老中壢人們引以為傲的地標,攤販、客人、居民⋯⋯在此共同譜寫中壢的繁華過往。
而在2017拆除後,它還留下哪些痕跡、哪些故事?新建好的大時鐘又是否能延續老中壢的回憶,創造新的未來?

吾庄

作品名稱:吾庄
「吾庄」意即我的家,象徵著來自印尼的客家人—雪滿阿姨在桃園落地生根、有了新的歸屬,並且體現出桃園客家的多元與新風貌。本片呈現透過婚姻走入桃園客家的雪滿阿姨,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展現印尼客家與臺灣客家的異同,而「客家文化」也成為雪滿阿姨打破國界隔閡的媒介,讓原鄉的印尼與臺灣不這麼遙遠……。

老礦工的黑金歲月

作品名稱:老礦工的黑金歲月
桃園大溪煤礦產業興盛時期,共有十八個煤礦場,而佇立在桃園大溪森林中的順和煤礦,曾有過兩百多位礦工,且多半為大溪當地人。
大溪煤礦的發現,始於1866年劉銘傳在大溪設立撫番總局,當時漢人開始移入原本屬於原住民居住的三層、頭寮地區,因發現煤礦層,而展開零星的開採。
1959年台陽礦業公司成立順和煤礦股份有限公司,如今該礦場逐漸淹沒在森林裡,曾擔任順和煤礦電工的江連村先生跟鄰居李今吉先生重返舊地,只為了找尋這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有客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作品名稱:有客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龍潭愛樂管弦樂團,由一對客家夫妻經營。幾乎每個禮拜樂團都有音樂會的演出,且是以推廣客家文化的方式舉辦音樂會。每次的演出,都精煉團員與老師之間的默契。在這個地方,團員終於找到屬於自己的客庄。

影片連結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