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花東近期地震頻頻,尤其台灣處於板塊交界帶,各界再次關注災時應變避難措施,《客新聞》整理內政部消防署防災知識,若在室內遇到地震最重要的就是保護頭部、頸部避免受傷,應立即採抗震保命三步驟:「趴下、掩護、穩住」,躲在桌下或是牆角;另外也可以準備緊急避難包,當地震發生後,建築物嚴重受損,就需要立即緊急撤離建築物,這時候緊急避難包就可以派上用場,立即取用前往避難場所,及時遠離災害。
地震了!在室內該怎麼辦?
地震搖晃時若在室內,應優先保護自己,千萬不要慌亂逃出戶外。其中,最重要就是保護頭、頸避免受傷,應立即採「趴下、掩護、穩住」的動作,躲在桌下或是牆角。
躲在桌子下時可握住桌腳,當桌子隨地震移動時,桌下的人也可隨著桌子移動,形成防護屏障,避免受傷,如果是躲在牆角或柱子旁邊等地方避難時,要小心家具、電器、燈具、書櫃或貨架等。
除非你的所在位置上方剛好有潛在掉落物、或物品已經開始掉落了,不然趴下後請不要再移動。躲好後別往上看,以免被掉落的電燈、電扇或天花板等物品砸傷。因為日光燈可能會破掉,這個時候如果往上看,很容易被破片刺傷。
如果不是順手即可關閉爐火,請先就地避難,躲在桌子下,保護自身安全,不要貿然衝去關閉爐火,以免受傷。若正在瓦斯爐旁使用爐火,立即隨手關閉爐火,並就地避難,躲在桌子下,直到地震結束。
地震了!若在戶外該怎麼辦?
若在戶外,相對來說較為安全,可拿起隨身物品保護自身頭頸部,並靜待地震結束,千萬不要在地震時嘗試跑入戶內。若在建築旁、樹下、高架橋下等等,需盡快離開這些高危險區域,並注意附近上方有無可能的掉落物、招牌、磁磚等,以免受傷。
鬆脫物件未必是在地震當下才會掉落,請務必留意危險!在震後盡快遠離高樓旁邊,也是一個避難好選擇!
如果你正好鄰近山坡、崖邊等處, 地震後避難時請務必注意落石、或土石崩塌的狀況發生。
如果身處海嘯高風險地區,除非自身所在建築已經於地震中受損、或是建築高度明顯不夠,否則建議馬上先往高處移動。若震央在海上,海嘯可能會過一陣子才襲擊岸邊,可能間隔數十分、數小時,而且也可能會有多批大浪前後抵達。所以務必保持通訊暢通,留意手機或電視上的海嘯警報,做出當下最正確的避難判斷。
準備緊急避難包
除了日常的物資外,還需要準備緊急避難包,當地震發生後,建築物嚴重受損,就需要立即緊急撤離建築物,這時候緊急避難包就可以派上用場,立即取用前往避難場所,及時遠離災害。
緊急避難包原則上就是找一個質輕、容易取用物品的雙肩背包,再準備從住家出發到避難場所及避難初期可能會需要的物品,像是緊急糧食飲水、禦寒保暖衣物、醫療及清潔用品等,如家裡有嬰幼兒,則放尿布、奶粉奶瓶、濕紙巾等物品,準備時也可與家人共同討論,考量每個人的不同需求,每個人都應該要準備一個緊急避難包。備妥之後,在背包外標註更新日期,以提醒記得每半年檢查一次緊急避難包,除確保物品無損壞、遺漏或已屆使用期限需替換之情形。
緊急避難包建議放置於大門口或玄關附近等隨手可取得之處。以下所列項目提供參考:
緊急糧食飲水:可準備飲用水、餅乾、巧克力、防災食品、真空速食食品等簡單的糧食;有嬰兒的家庭應另外準備奶粉、真空包裝或罐頭副食品等。
醫療及清潔品:優碘、棉花棒、紗布等急救用品、溫度計、口罩、乾洗手、面紙、濕紙巾、衛生棉及醫藥(每日服用藥及常用藥等,要注意藥品保存時效及保存方式)等。
禦寒保暖衣物:輕便外套、內衣、襪子、毛巾、手套(橡膠手套)、雨衣、小毛毯、暖暖包等,如果有小型睡袋,在可背負範圍內,也可一併帶出。有嬰兒的家庭要記得帶尿布,嬰兒背帶最好也放在出門可隨手拿得到的地方,一併帶出。
貴重物品:身分證、健保卡及存摺影本,其他合法證明重要證件影本、另需要少許現金,最好準備些零錢,因為可能會使用到公共電話或自動販賣機。
鞋子:外出避難時,要記得穿上鞋子,以防路上碎石、玻璃刺傷。
其他:其他可預先準備如哨子、防災地圖(可至內政部消防署或各直轄市、縣(市)政府網站下載)、可攜式收音機、手電筒、電池、打火機、瑞士刀、行動電源、充電器材等,如果家中有寵物,寵物的飲食需求也需要另外考量採計,一併放入緊急避難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