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庄中心/綜合報導】您知道嘉義縣的客家人在哪嗎?為了追尋自身客家身分以及語言文化,嘉義縣溪口客家文化館今天重新舉行開館慶祝活動,出席活動的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表示,溪口是他走過所有的客家庄當中最感動的地方,因為即便母語失傳,鄉親仍有強烈的認同感,要把母語找回來,這是最珍貴的一種情感,也是客委會推動客家文化最重要的一個力量。
嘉義縣府指出,溪口鄉居民有41%是客家人,當地居民為尋回客家的根,西元2008年整修閒置空間「舊衛生所」,2009年10月成立溪口客家文化館,已辦理千場以上客家文化活動。但後來因漏水嚴重,多年下來相關措施有的無法使用,因為縣府非常注重客家文化發展,所決定協助整修,客委會補助新台幣639萬修繕經費。
楊長鎮表示,全台灣除了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的鄉鎮之外,其實還有很多客家的小孤島,像嘉義溪口這地方就大概有百分之四十左右鄉親屬於饒平客屬,饒平客在台灣算是少數,「我們常講台灣客家話有四海大平安,這個平就是饒平,由於長時間跟鄰近族群的互動,客語慢慢流失,但令人非常感動的是,溪口鄉親在尋根上面非常努力的挖掘自己在地的文化,這是不簡單的事情。」
對於溪口客家文化館的定位,楊長鎮指出地方打造溪口客家文化館的用意不是官方所用,也不是給外人來看的,而是溪口鄉親自己打造的客家精神堡壘。因為這個館的存在,所以鄉親們永遠會知道自己是屬於客家的後裔。
楊長鎮也提到,溪口望族曾家發掘出非常多的古文書,正是溪口在地歷史文化非常重要的史料,希望有機會讓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來協助整理。楊長鎮強調,溪口這個地方已經以閩南語為主了,但若有機會可學客家話就鼓勵去學,「至少讓孩子知道我們的祖先是怎麼來的,這種感情就是在地精神,這是支撐我們發展出新文化最重要的力量。」
楊長鎮說,嘉義縣溪口、水上、中埔和梅山等地都有客家族群,他們都非常關心客家文化,溪口客家文化館帶動了客家意識與尋根認同,令人感動。
溪口客家文化館前身為溪口鄉衛生所,於民國42年興建,為凝聚客家鄉親集體情感及提供鄉民一個文化交流尋根處所,鄉公所遂將傳統日式建築舊衛生所閒置空間再利用蛻變成「溪口客家文化館」,並於98年10月31日開館營運。該館肩負著典藏溪口文史,更是推廣客家語言文化,展示溪口鄉的文史物件、及居民創作工藝品等等的最佳場域,也是溪口鄉旅遊導覽諮詢中心。
嘉義縣府表示,重新整修的客家文化館,將覆蓋輕鋼架卸除、露出完整檜木屋頂,保留原有衛生所隔間、以玻璃框架呈現通透明亮整體空間,不但賦予老建築新使命、提供鄉民「尋根溯源」與認識族群「交融共存」處所,更是旅客進入溪口的文化觀光旅遊服務諮詢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