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綜合報導】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近日有民眾提議,要求手機及電腦資訊系統加入本土語言外字(指編碼以外的字)表,引發網友討論。致力於解決本土語言在電腦上「缺字」問題的莊銘彥指出,「顯示」是最大問題,若政府可以針對這些用字,公告增補字表,字體廠商便可以據此造字;不過也有客語使用者表示,系統支援客語漢字可以符合學術研究需求,但對於客語推廣未必有實質幫助。

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的「要由手機及電腦資訊系統加入本土語言(客語、閩南語)外字表」提案內容指出,《客家基本法》修正案明定客語為國家語言,但客語在內的本土語言文字使用仍有諸多不便,因此提議要求電腦作業系統廠商及手機系統廠商,均應將客語漢字以及閩南語漢字加入新細明體、標楷體、微軟正黑體等基本字型中,方便民眾書寫使用,不須另外造字或是安裝字型,也不會出現無法顯示情形,進一步推動公事環境採用本土語言。

對於這項倡議,客語薪傳師王湘仁指出,目前網路上許多客語漢字,常常因為無法顯示而變成「方塊字」亂碼,手機又比電腦支援的字更少,往往自己需要另外找解決方法;又或者時常發生自己的設備可以支援顯示,但別人的手機、電腦卻未必可以的情況,無論是教學或是自己使用,都非常不方便。

王湘仁舉例,使用某些客家字或是生冷字,可能會有「陣痛期」,就像小朋友學習文字需要一段時間去習慣,但熟能生巧,讓客語字不再是「方塊字」亂碼,大家慢慢熟悉,才能提升客語能見度,對國家語言推行才有幫助。

連署網址:https://join.gov.tw/idea/detail/fffbfd7a-267b-4365-a0a4-9812266951a1

翻攝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推廣者建議:政府應公告本土語言增補字表

「再會豆腐字」專題作者莊銘彥指出,台灣早期的電腦系統是使用Big5編碼,Big5共收錄13060個漢字。現在大多已改用Unicode,Unicode則會持續更新,支援較多的語言文字。但字型廠商、設計師基本上還是依造Big5收錄的13060個漢字設計,因此若遇到Big5編碼以外的字,就會變成無法顯示的「豆腐字」(四角方塊)。

針對這項倡議,莊銘彥解釋,許多時候並非字型廠商不願意支援本土語言用字,而是廠商無所依循。如香港便有公布「香港增補字符集」,收錄約5000個香港地名、人名用漢字、粵語漢字及異體字等,讓廠商可以據此造字。

莊銘彥也統計,客語、Holo(閩南語)等本土語言用字,Big5未收錄的僅約300至500個字左右。若政府可以針對這些用字,公告增補字表,字體廠商也可以據此造字,解決現階段最重要的顯示問題。

經常以客語書寫文章的黃先生則認為,系統支援客語漢字是一件好事,可以符合學術研究需求,但對於客語推廣未必有實質幫助。他認為,一般鄉親使用客語,太艱深的客語字,尤其是新創的字,較不易推廣,因此認為在既有華語字流通的情況下,是否可用華語字來代替客語字,讓大家看到字就知道客語怎麼念,對於推廣來說可能比較有幫助。

國家發展委員會建置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其中「提點子」專區,成為反映民意的熱門管道,民眾可針對關注的政策或議題提案,只要60天內取得5000份附議數,便算成案,主管機關對於成案提議,須在2個月內回應參採情形。

網友在提案底下熱烈討問。翻攝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