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秀琴
曾任出版社總編輯,現為作家暨譯者,著有《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等書籍、翻譯《跟莎士比亞學創作》等。目前住在離台北城約一個小時的小鎮,持續從事文字工作。希望以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完成小說、報導,劇本,翻譯作品。
公鹿凝視前方,母鹿在吃構樹,小鹿仰頭跪乳,這是以東洋畫聞名的大溪畫家呂鐵州(1899-1942)1933年創作的《鹿圖》,重要是因為構成這幅畫的每個元素都是台灣原生種,並以寫實的手法描繪;除了主視覺鹿,背景是臺灣掌葉楓、白背芒與構樹,前景畫了月桃和東方狗脊蕨益顯珍貴,尤其月桃是島嶼中低海拔隨處可見的民俗植物,卻少為臺灣畫家青睞,這是僅有的幾幅作品之一。
臺灣到目前為止紀錄了十八種月桃,其中十二種為臺灣特有種,客家人以枸薑(gieuˋgiongˊ:四縣腔)來稱呼月桃,或許是因為月桃碩果成熟時轉為朱紅色,很像常備藥(食)材枸杞。月桃從根莖到花葉種子深入臺灣人的各個層面,葉子是食物的容器,長莖做繩索,地下根是食材也是藥材,花朵馨香姿態嬌豔,萃取精油讓人迷醉,是客籍作家詩作中愛用的比喻。
客籍作家杜潘芳格有一首知名詩作〈月桃花〉,「有翠綠个細崗,/月桃花在个位開垂乳白色花。/像婦人家个乳房垂開一波一波。/長又大个葉下搖啊搖像乳姑樣。」一首白描的詩亦如善於寫實的膠彩畫,把月桃生長的地方、植株狀態和花朵形狀,一氣呵成完成了像乳姑(客語的乳房)的描摹,而朵花應該是十八種中分布最廣的月桃(A. zerumbet),而《鹿圖》裡的紅褐色小花比較像是山薑 (A. japonica)。
從寫實到情感抒發,另一位客家女性詩人利玉芳有「名叫月桃的母親/一邊裹粽/一邊餵奶」這是她在〈雙流泉湧十四帖之四〉中的句子,讓我們想起叫月桃的姆嬸姐妹們,並懷念起勤勞雙手用月桃葉包的粽子。
客籍詩人自日治時期起,杜潘芳格是跨越語言的一代,戰後的利玉芳可以嫻熟地運用客、河洛和華語,到了第三代詩人邱一帆則回歸共同的基礎,以母語創作,詩名乾脆直接標記〈枸薑花〉來寫透這款民俗植物,提升到感官與精神層次,嗅覺是最高的感官能力,鼻子早於眼睛理解一切,成就了他的一身客家魂。
隨身个刀嬤
出門做事
斬幾條枸薑
捶出頭擺个薑索
綁樵紮杈
㧡(kaiˊ)轉艱耐个生活
陡陡个山頂
有陣陣个花香
長長个山路
有啾啾个鳥聲
順路
摘幾皮薑葉
包著客家山林个味緒
好好來鼻
一生人
客語鼻是名詞也是動詞,有嗅聞之意。月桃花氣味芬芳仍不敵磨碎的月桃子和塊根的濃郁刺激,前者最知名的產品是被日本人拿來製口味兒,在日本時代號稱旅行必備品,這是翹鬍子仁丹創辦人森下博一來台灣旅行時得到的靈感,口味兒的配方之一砂仁是同為月桃屬植物的種子,仁丹剛推出時就是一顆紅色小丸子,改了三次到現代的銀色版本,月桃是中國古代的草豆蔻,也是晚唐詩人杜牧〈贈別〉一詩中的十三歲好似荳蔻的年華。
臺灣薑科(Zingiberaceae)月桃屬(Alpinia)十八種植物在島嶼分佈廣泛,成了有地域色彩的植物,有些直接以地方來命名,像是恆春月桃、烏來月桃、南投月桃,新近發現的歐式月桃只生長於東南部,從《鹿圖》畫作中的元素可以探究島嶼的原始生態,也就能理解原生於此的月桃,如何成為各族群都有的各自記憶與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