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秀琴/特約報導】臺灣有四種野生柑橘屬植物,唯有南庄橙(學名C. taiwanica Tanaka & Shimada)是臺灣特有種,換句話說只有在臺灣能找到這顆橘子,這棵由日本時代島田彌市(嶋田弥市)最早發現的橘樹,由當時的臺北帝大園藝講座教授田中長三郎博士鑑定,判定唯一分布的地區就只在臺灣,外型和日本的酸橙(daidai)近似,因此命名為「南庄代代」(nansho daidai),賽夏族則稱呼它為嘎達佑(Ga Da Yo)。另外其他三種野生柑橘是中底海拔的臺灣香檬,低海拔藜檬和蘭嶼酸橙,而臺灣香檬是目前被開發最多產品的品種。
相較於此,這顆有點酸、有點苦、皮很厚,是四種野生橘子中果實最大顆且適應力強,怎麼種就怎麼活,白色的花很香,葉片很大,樹形迷人但多刺,反而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入 IUCN 紅色名錄的屬極度瀕危(CR)等級物種,消失的原因或許是比一般柑橘多刺的枝幹不討喜,容易被砍伐。以鮮食鮮果來看,太酸的口感不討喜。另外,南庄橙作為酸橘,是早期柑橘嫁接重要的砧木,純木相形少。
現任林試所所長曾彥學是目前最了解這顆橘子的人,由他研究並復育成功之後,交給林務局新竹林管處主導種植開發,並和南庄賽夏族人合作,去年在加里山腳下開始廣植,希望能夠成為臺灣的柑橘類水果中最特別的一種。
因為分析數據顯示,南庄橙的果皮有超過70%幾高的檸檬烯,萃取的果皮精油有強烈的木質味,這在柑橘類精油中非常特別,果皮製作果醬也非常有口感,像水晶凍一樣膠質豐富,最重要的是種植3年就可結果,善加研發,有非常高的經濟價值,在氣候變遷國人尋求適應作物中,是非常符合林務局推動林下經濟的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