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國內愈加重視「職人」技術,不過卻較少有人注意到我們腳下的山林步道,其實傳統山林古道的施作,需要許多充滿智慧的工法和技藝,而不是現今慣用的水泥化工程,因此台灣千里步道協會今(9)日在臺北市長官邸藝文沙龍,舉辦第二屆榮譽步道師頒獎典禮,向一生胼手胝足守護山林古道傳統的步道師致敬,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邦畛(陳板)希望步道師的技術能夠讓更多人看見,永續傳承這項自然步道技藝。
本屆的三位榮譽步道師得主,分別是來自屏東阿禮部落的魯凱族杜忠勇、花蓮初英山社區的林先朝、新竹外坪的客家人范光政匠師,他們是由「屏東科技大學社區林業研究室」、「花蓮縣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新竹縣北埔鄉南外社區發展協會」推薦後,經由九位專家學者劉克襄、賀陳旦、郭瓊瑩、吳瑪悧、徐如林、陳板、吳夏雄、翁注賢、黃于波等審定,最終一致肯定三位步道師長年戮力於手作步道,遵循古法、守護臺灣山林的努力,榮獲此獎實至名歸。
今日的頒獎典禮,聚集了公私部門的貴賓,像是第一屆榮譽步道師羅吉榮、伍玉龍、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文化部主任秘書陳登欽、水利署署長賴建信、林務局副局長林澔貞、營建署國家公園組組長張維銓、林務局新竹林管處處長夏榮生、水保局臺北分局分局長簡俊發、水保局臺中分局分局長黃振全、新北市觀旅局局長張其強、屏東縣原民處副處長蔡文進、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董事長陳郁秀、創集團總經理何碩等人齊聚一堂,顯見用手作步道,傳遞臺灣自然環境工藝之美,已成為公私單位的共同理念,而文化部陳主秘也承諾,會努力將步道師技藝納入文化資產的項目,全力保存這項珍貴技藝。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表示,步道師得主范光政是住在新竹外坪的客家人,一生務農,但他卻擁有天生的藝術工匠天分,靠著年輕時觀摩師傅施作當地拱橋等工程,耳濡目染學習到打石、剖石技藝,之後一生遵循傳統自然工法,至今仍廣泛運用於生活之中。陳董事長也推薦大家放假時,可以到訪臺三線上的北埔慈天宮、關西東安古橋等,欣賞這些先人運用自然工法施作的作品及智慧。
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鍾寶珠指出,住在花蓮的步道師林先朝,年輕時向師傅學習砌石後成為砌石工匠,而這十年來戮力協助初英山社區傳承傳統工藝,絕不用速成的水泥,近年林師傅更和公部門合作,像是和水利署第九河川局一起為木瓜溪華隆及初英堤段高灘地施作,或是和客家委員會合作進行客庄環境營造工程等,就是希望公私合作,能讓更多人採用自然古法美學,使臺灣山林河川之美,被大家看見,而林師傅工作時常說的「六個、七個包一個,一等靚」這句順口溜,也蘊含了他用一生體現自然手作的工藝精神。
最後,千里步道表示,近年林務局於2017年親自參與並宣示推動手作步道,2018年客委會推動樟之細路、2019年新北市推動淡蘭古道、2020年臺北市推動大縱走等路段等,這些步道的工程也開始採納手作步道教育訓練的要求,而這次的步道師頒獎典禮前,更邀請到法國導演尚若白前往臺灣拍攝步道師的精彩技藝及專業工具,希望透過動人的影像紀錄,能引起海內外對手作步道的重視及傳承,千里步道也呼籲,希望國內有更多生力軍能投入手作步道行列,共同思索臺灣的步道設計、施作與自然環境維護,進而讓臺灣的山林河川之美被世界看見。
鄉親有話放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