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宥,台東客家人,現下戴臺東,但係吾婆係南投國姓客家人(四縣腔)

這擺在臺東舉辦个印尼美食活動,邀請著印尼客家阿姆來擔任先生,教大家製作芎蕉葉包糯米雞肉捲(Lemper ayam)同香蘭椰乳(Cendol),這兜都係印尼當地有名个美食。煎過的Lember ayam係芎蕉葉包等糯飯同炒過个雞肉絲;Cendol个特色,係裡背有異多青色个香蘭條,該係用泡過香蘭葉个粉團,再過用擦仔擦做一條一條像米篩目个青色粉條。下後就加入椰仔乳、椰仔糖、冰矻做成Cendol涼水,臺灣乜有人直接喊佢「煎蕊」、「珍多冰」。

教學過程肚,先生非常用心,詳細講解印尼當地美食个特色,包括了食材个選擇、煮食个過程,甚至有每一道料理後背个文化故事。另外,還當細心細意教?兜仰般用印尼話來表達這兜食物个名仔同相關詞彙,分現場个朋友過較了解無共樣个文化。透過這擺活動,毋單淨做得學習製作有當地味緒个印尼美食,還做得對裡背了解了當地人个生活方式同習慣這兜全面性个知識。

臺東印尼美食活動,廚藝老師展示印尼風味餐。作者提供

這場「世界客家好味緒」个活動,講客少年團乜有盡多成員來參加,其中就有分做兩個工作小組:自媒體採訪組同現場活動組。現場活動組負責翕相同現場事務;自媒體採訪組除忒攝影之外,主要就係愛?手採訪。其實自媒體採訪組个現場採訪,因為時間這兜關係,差一息仔歸段錄音毋見忒、抑係錄毋忒。好得最尾排除萬難,總算完成精彩、生趣个訪問。有成員乜回應:「來這位?手分?當有成就感,活動乜當有意思,分?有機會認識來自印尼个客家文化同料理。」

講客少年團採訪了教大家做印尼美食个印尼客家人——張思霞先生。佢當支持後生人學習客家話同自家个母語,兩個倈仔乜都係講客少年團个成員,屋下還得著了客語家庭个認證,佢在採訪个時節用客家話講:「平常在屋下、還有轉外家个時節,?兜都會用客話來講話。?乜係嫁來臺灣之後正知得,原來,臺灣乜有恁多客家人。」厥倈仔也分享:「其實,在?屋下全部个人都係用客家話溝通,?4歲識轉印尼,乜都係同親戚用客話打嘴鼓,後來正自家學兜仔印尼話。」佢兜乜有想過,幾年過後再過轉到印尼一擺,重新體驗家鄉个風情。

印尼料理常見食材,左起香蕉葉、酸桔、香茅。作者提供

這擺活動,老嫩大細、大人細子都有來參與,有兜人戴等花布巾,乜有人著等靚靚个藍染衫,還有印尼个蠟染裙裝,現場除忒臺灣个客家人之外,還有當多印尼客家鄉親乜共下加入活動。透過美食,毋單只看著當多在日常生活肚當少看著个印尼食材,比論講香蘭葉、椰糖這兜,分大家人知得該片个美食同文化特色。

美食教學活動結束之後,還有客語故事「阿三妹奉茶」个分享時間同提問。其中,有兜小朋友該央時正發現:「原來印尼乜有恁多客家人!」當歡喜同身邊个人分享。除忒創造生活化个講客環境、了解文化、藝術、美食同故事,分來自無共樣國家个客家朋友進行了一場會分人「尋味」个交流。乜分亻恩俚知得:這種交流,乜做得係客家行向世界、連結世界个一種方式。

印尼美食Lemper Ayam。作者提供
印尼美食Cendol。作者提供

華語

這次在臺東舉辦的印尼美食活動,邀請了印尼客家媽媽擔任老師,教大家製作香蕉葉包糯米雞肉捲(Lember ayam)與香蘭椰奶(Cendol),這些都是印尼當地名聞遐邇的美食。煎過的Lemper ayam是香蕉葉包著糯米飯、炒過的雞肉絲製成;Cendol的特色則是其中有著許多綠色的香蘭條,是泡過香蘭葉的粉團,用篩子篩成的一條一條像米苔目的綠色粉條。之後加入椰奶、椰糖、冰塊做成Cendol飲料,臺灣也有人稱其為「煎蕊」、「珍多冰」。

教學過程中,老師非常用心,詳細講解印尼當地美食的特色,包含食材選擇、烹飪的技巧,甚至有每一道料理背後的文化故事。另外,還耐心地教我們如何用印尼語來表達這些食物的名稱和相關詞彙還,讓現場的朋友更加了解不同的文化。透過這次活動,不僅能夠習製作道地的印尼美食,還能從中了解了當地人的生活方式和習俗等全面的知識。

這場「世界客家好味緒」活動,講客少年團也有許多成員前來參加,其中就分為兩個工作小組:自媒體採訪組與現場活動組。現場活動組負責照相與現場事務;自媒體採訪組除了攝影之外,主要則需協助採訪。其實自媒體採訪組的現場採訪,因為時間等因素,差一點把錄音檔案格式化、或是錄不完。所幸最終排除萬難,完成了精彩、有趣的訪談。有成員回應:「來這裡幫忙讓我頗有成就感,整個活動也很有意思,讓我有機會見識到來自印尼的客家文化與料理。」

講客少年團採訪了教大家做印尼美食的印尼客家人——張思霞老師。她十分支持年輕一代學習客家話與母語,兩位兒子也都是講客少年團的成員,家中還得到了客語家庭認證,採訪時她有用客語提到:「平常在家裡、還有回娘家的時候,我們都會用客家話講話。我也是嫁來臺灣之後才知道,原來,臺灣也有這麼多客家人。」她的兒子也分享:「其實,在我們家裡全部人都是用客家話溝通,我4歲時曾回到印尼,也都和親戚用客語聊天,後來才自己學了一點印尼話。」他們一家也曾想過,在幾年之後再度拜訪印尼,重新體驗家鄉風情。

這次的活動,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皆有前來參與,有些人戴著花布巾,也有人身著絢麗的藍染服裝,還有印尼的蠟染裙裝,現場除了臺灣的客家人之外,更有許多印尼客家鄉親也一同加入活動。透過美食,不單單看見許多在日常生活中鮮少接觸的印尼食材,如香蘭葉、椰糖等,知曉印尼的美食與文化特色。

美食教學活動結束之後,還有客語故事「阿三妹奉茶」的分享時間與提問。其中,有些小朋友到這時才發現:「原來印尼也有這麼多客家人!」既興奮又高興的與身邊的人分享。除了創造生活化的講客環境、了解文化、藝術、美食與故事,讓來自不同國家的客家朋友進行了一場會讓人「回味」的交流;也讓我們知曉:這種交流,也能是客家走向世界、連結世界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