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烈師(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副教授)

義民信仰是台灣本土形成的信仰,新竹新埔枋寮義民廟由於地方社會的積極參與,使得祭典隆重,神格提昇,成為北台灣最重要的客家族群信仰。

輪庄與宗族

枋寮義民廟有十五大庄參與,包含桃園市及新竹縣市,範圍廣大。每一個輪值庄都以相同的組織型態辦理祭典,稱為「領調」,亦即捐獻金錢又認領工作。領調者都以「家族」為單位,調單上有三個層級:爐主、調首及緣首,爐主綜理祭典;調首分工承辦祭典事務;緣首則認捐斗燈。祭典的最基層則是奉飯,祭典期間,輪值大庄內,所有家戶以鄰里為單位,輪流每天「挑擔」至義民神位前,舉行「奉飯」儀式。於是從總爐主到奉飯,枋寮義民廟複雜而綿密的祭典組織體系,將龐大的人口納入它的祭典區內。

義民廟十五大庄,每一庄都以相同組織型態辦理祭典,稱為「領調」,亦即捐獻金錢又認領工作。羅烈師提供

十五大庄

枋寮義民廟建成於乾隆55年(1790),係僅具正身之小祠,然而透過獨特的「外庄經理廟產」及「中元祭典外庄主調」兩制度,開始擴張。

第一位外庄經理即為頂頂大名之姜秀巒!當時姜秀鑾活躍於九芎林,隨後越過頭前溪,向北埔拓墾,建立了金廣福大隘,成為竹塹城外,最有影響力的人。藉由姜秀鑾影響力,枋寮義民廟的建立祀典簿制度,邀請新埔業戶擔任經理,義民信仰至此跨入新埔街上。道光27年(1847),大湖口、石岡子、九芎林及新埔街等四大庄輪值廟產,這一制度化輪庄設計,無疑昭告義民廟的轄區已擴張至這四大庄。

另一聰明的設計是由「外庄」前來領調,輪值中元祭典。從道光15年起,就有13大庄輪流參與;光緒4年北埔也加入,成為第14大庄。後來新屋觀音分立,成為目前的15大庄。

族群

林爽文事件平定後,乾隆皇帝分別贈匾泉州、廣東、漳州及「熟番」「旌義」、「褒忠」、「思義」及「效順」等四方匾額,由於竹塹地方社會人士之積極參與,使得褒忠義民廟最受矚目,甚至被認為是客家信仰的代表。

1998年枋寮義民廟慶祝200週年,辦理十五大庄繞境活動,台北新北的客家鄉親也藉此恭迎義民爺北上,開啟了雙北義民祭。同年,還我母語大遊行義民爺也參與,成了都市中,客家族群現身與認同的象徵。

二十一世紀在台北都會區所上演的義民祭典儀式,就是把兩百年來枋寮的義民信仰濃縮成「客家」這一象徵,然後年復一年地以客家文化節為名義,在車水馬龍的中元日子裡,揮汗挑擔,再祭義民。

義民爺信仰本來並不專屬於客家族群,但由於竹塹地區地方社會的積極投入,以及當代客家運動也以之號召鄉親,使得義民爺信仰成為北台灣客家最重要的信仰。

點我線上收聽《客座教授!安烈炫》

您還可以透過以下平台隨選收聽: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yLy3bl
Spotify ▶️https://reurl.cc/Dj1VpN
SoundOn ▶️https://reurl.cc/Gj9o2D
KKBOX ▶️https://reurl.cc/Wx5kK5

延伸閱讀:羅烈師,2013,〈義民信仰:從傳統鄉村走到現代都會〉。《大學、客家與老街》部落格

講客廣播電臺首場Live Podcast 重磅主持人暢談義民信仰與記憶

【李台源、章倩萍/綜合報導】2024年義民祭今(17)天在新埔義民廟舉辦開幕祈福式,講客廣播電臺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