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巴黎奧運將登場,全球掀起運動熱潮。兒福聯盟今天公布《2024台灣兒少運動狀況及家長支持調查》報告,根據顯示11至13歲學童有7成以上運動量未達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標準,近4成(38%)學生幾乎不運動、長期運動不足導致近2成(18.4%)、超過半數(51.6%)的兒少不曉得今年有奧運盛會,顯示可知他們對運動賽事的關注度不高。兒盟呼籲政府、學校和家長共同改善兒少運動環境,以提升身心健康。

兒盟指出,根據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張振崗教授及國立中興大學巫錦霖教授所做的《2022台灣兒童及青少年身體活動報告》顯示,發現台灣兒少「身體活動量」為不及格的F級,僅22%的國中生和13.6%的高中生,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每日60分鐘中高強度運動標準,顯示台灣兒少的運動狀況極為不理想,雖與4年前的結果相同,但卻遠低於日本(B-)、新加坡(C-)和韓國(D-)等鄰近亞洲國家的表現。

兒盟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兒少每週運動應達7小時以上,即扣掉體育課至少還要運動5.5小時,然而根據兒盟調查,台灣兒少的課餘運動平均時數僅3.3小時,僅29.3%的學生在課餘時間能運動達5小時以上,且隨著進入國中,達標比例顯著下降。

換言之,有七成以上的兒少運動量不足。超過半數(56.2%)兒少課外運動時間不到兩小時,當中甚至近4成(38%)學生幾乎不運動、長期運動不足導致近兩成(18.4%)學生體能不佳,跑操場時容易感到胸口痛或快要昏倒,數據亦顯示,男生的平均運動時間顯著高於女生,國小生略高於國中生。

兒福聯盟調查:台灣兒少7成運動量不足、半數不曉得有奧運,運動會示意圖。客新聞資料照

兒盟指出,奧運盛事台灣代表團包含羽球、柔道、拳擊、射箭、舉重、跆拳道等60人參賽,但僅有48.4%的學童知道。從數據顯示,台灣兒少對體育賽事節目的觀看頻率並不高,僅14.6%表示經常觀看,31.7%偶爾觀看,19%表示完全不看,最受歡迎的體育賽事類型依次為籃球(32.9%)、羽毛球(30.2%)、舞蹈(17.8%)、棒球(17%)和足球(15%);調查也發現,家長陪伴觀看賽事頻率很低,僅有四成兒少表示家長經常(13.4%)陪伴或偶爾陪伴(28.7%),儘管如此,仍有近一成(9.1%)兒少表示未來志向是職業運動員。

運動量不足,也間接影響兒少健康,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年至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7至12歲、13至15歲及16至18歲兒童及青少年之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6.7%、30.6%及28.9%。更令人擔憂的是,13歲以上青少年的高血壓前期與高血壓的比例甚至超過3成。

兒盟說,兒少除學業壓力及其他環境因素,家長也扮演重要角色,從調查中比較父母親運動習慣持孩子運動的情形,再將孩子們與家長的運動習慣交叉比對。結果發現,父母的運動習慣確實與孩子的運動狀況息息相關,調查指出,僅24%的父親和12%的母親經常運動,35%的父親和49.7%的母親很少或完全不運動。兒盟也呼籲,孩子運動似乎需要以身作則,從家長開始動起來。

看更多《客新聞》https://feed.hakkanew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