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一世祖加苞,二世祖貓老尉,三世祖道生、連生、進生…..,六世祖登春……」,這是後龍新港社頭目「加苞」後裔的「劉」姓祖先牌位。

1897年日本人類學家伊能嘉矩到新港踏查時,曾到貓老尉玄孫劉登春的家,發現「新港社的風俗、語言都已漢化了,只有女子仍然保留著蕃族的髮式,而老人家也還記得蕃語。」他在劉登春家也看到兩幅肖像,是貓老尉夫婦獲清政府賜官袍的妝扮。

據伊能嘉矩調查,「加苞早在明鄭時期就已歸化,兒子貓老尉也歸順清朝被賜姓『劉』,從那時起改用漢俗。」因此推算,新港社道卡斯族漢化至今已有三百多年。

清朝在新港社所賜的漢姓,據戶籍資料有劉、解、鍾、林、陳、潘、馬等七姓,以劉姓佔39%最多,而據前台灣平埔族協會理事劉增榮調查,新港社族人單賜「劉」姓的就有六、七個家族,雖同姓劉,血緣卻不同。

以劉慶龍家族的牌位來說,「一世祖不仔、二世祖南茅、三世祖貴仔、阿二、四世祖武扺、五世祖九雲、六世祖添來……」,跟「加苞」公後裔一樣,前幾世名字仍是道卡斯族名,之後才取漢名。四世祖武扺與前苗栗縣長劉政鴻的先祖武乃是兄弟。

這兩個劉姓道卡斯族祖先牌位,與客家人「左昭右穆」的阿公婆牌位非常相似,不僅考妣同取諡號,祖婆也都同樣稱孺人,唯一差別是,客家人多數來自閩粵,阿公婆牌位大都是從來臺祖或前一、兩代開始列入,來臺祖大都是十來世;道卡斯族是原住民,漢化後再追溯,則有一世祖。

後龍新港社道卡斯族頭目加苞、貓老尉父子的「劉」姓祖先牌位,從名字演變,可看出漢化進程。此照攝於30年前。陳水木提供
清嘉慶4年(1799)貓老尉兒子道生、連生、進生兄弟所簽的古文書契約。陳水木提供
後龍新港社不仔、南茅父子的「劉」姓祖先牌位,從祖先名字也可看出漢化進程。何來美攝

以筆者家族來說,來臺祖乃斌公是19世,阿公婆牌位只追溯到18世博雅公、17世玉鳴公,乃斌公是清乾隆年間從廣東大埔渡海來臺,在公館鶴岡落腳拓墾,傳至筆者是26世。道卡斯族是原住民,沒有來臺祖,卻有一世祖,漢化後才取漢名,所追溯的前幾世,仍是道卡斯族名。

劉增榮說,道卡斯族以前是母系社會,漢化後才變,特別尊重女性,也疼老婆,漢化後的道卡斯族,除了風俗、飲食、祭祀、信仰受閩、客族群影響很大外,祖先牌位與堂號與客家人也很像,以他家族賜姓「劉」來說,不僅有地望「彭城堂」堂號,還有劉家取了人望「鐵漢樓」。

「鐵漢樓」是緬懷北宋名臣劉元城,他得罪奸臣被眨到廣東梅州,創立梅州第一家書院,開啟梅州文風,蘇軾稱他「真鐵漢」,後人在城門塑像紀念他,命名「鐵漢樓」。不過,新港社劉姓的「鐵漢樓」,「樓」字的「木」變成「广」。

劉增榮家族的一世祖是加馬公,傳到他是第八世,據他研究新港社的東、西社,早年要求「社內通婚」,可說是全臺保存道卡斯族血統最純的地區,到他的伯父劉金耀、父親劉金木,都還分娶東社的解秋菊、西社的解芳味為妻,與後龍社、中港社通婚的也多;之前雖也有與閩、客族群通婚,但並不多,直到近兩、三代才較普遍,埔客閩血統也更加交融。

「我們出門不必踏別人的土地」,劉增榮緬懷先祖,而北從南港溪,南至北勢溪,腳踏竹南、造橋、後龍,以前都是道卡斯族的土地,受土地賣給閩客族群拓墾,以及漢化,族人也跟著受閩客文化影響。

劉增榮說,新港地區包括屬後龍新民里的東、西社,閩南人較多的埔頂、復興、校椅里及客家人較多的豐富里及造橋鄉豐湖村,語言、信仰、飲食除受鄰里影響,因大環境閩南人多於客家人,仍受閩南化較深,如祭祖他家是閩南俗,煮一碗碗來拜,但亦有人採客家俗用牲儀拜。

「新港以前是鹿皮出口最多的地方,早期先人過世是以鹿皮包裹室內葬,致現在祭祖仍會在屋角會放米飯,或以竹簍裝糯米飯。」據劉增榮研究,清末道卡斯族秀才解大賓除曾寫《悲憤詩》談族人被漢人欺負的無奈,也曾談到早期如何跟荷蘭人做生意及與荷蘭人的關係。

隨著本土化興起,新港社從2002年起恢復舉辦「牽田祭」,但劉增榮發現這幾年反而關心平埔族文化的外地人參加的多,而他認為每個人都該認同自己的血緣,莫忘了自己的根。

筆者家族的何姓阿公婆(祖先)牌位,來臺祖19世斌公,追溯18世祖博雅公、17世祖玉鳴公。何來美攝
劉增榮關心道卡斯族文化的變遷,他指著家中的堂號說,清朝賜姓「劉」後,也用了地望堂號「彭城堂」。何來美攝
新港社道卡斯族漢化後,信仰也跟著漢化,東社信仰中心紫雲宮建於清光緒年間,主祀玄天上帝。何來美攝
新港社道卡斯族在漢化前,先人是室內葬,後人挖地建屋偶而會挖到數百年前的先人骨骸,乃建「古老陰公」祠祭祀。何來美攝
隨著本土文化研究興起,新港社道卡斯族人也來越重視文化的保存與發揚,並恢復舉辦「牽田祭」。何來美攝
新港社道卡斯族賜「劉」姓家族,亦有人取人望堂號「鐵漢樓」,不過樓字的「木」旁變成「广」旁。何來美攝

何來美專欄/新港社走過歷史滄桑 高鐵站特區生機蓬勃

文/何來美,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1873年加拿大傳教士馬偕從淡水到後壠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