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熱熱熱!全台持續高溫炎熱,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6月截至6月27日,熱傷害就醫人數已飆破600人次,累計609人次,比去年整個6月的517人次還多,超越去年6月整月517人次,衛福部提醒易發生熱傷害環境,包括高溫悶熱戶外、空氣不流通室內及密閉車內。

高溫赤炎炎,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提醒,容易發生熱傷害的環境,包括高溫悶熱的戶外、空氣不流通的室內及密閉的車內,尤其嬰幼兒、長者、戶外工作者及患有慢性疾病者等4大族群,務必落實預防熱傷害措施。

在高溫濕熱環境下,當水分補充不足,加上人體水分流失,可能引起脫水或熱傷害,預防熱傷害措施首先是要保持涼爽,穿著以淺色、透氣材質衣服為主,嬰幼兒衣著也不建議有過多包覆,且不論在室內或室外,適時適量補充水分。

此外,室內空間應保持涼爽通風,外出時儘量避免陽光直射,並可攜帶手持式電扇、遮陽帽、抗UV衣服或外套或選用適合的防曬用品,外出時留意氣象資訊,避免在上午10時到下午2時外出。

熱傷害的症狀,從輕到重可分為熱痙攣、熱水腫、熱暈厥、熱衰竭及熱中暑等5種。其中,以熱中暑最危險,死亡率高達30%,相當於10人就可能有3人因此死亡。

輕度熱痙攣症狀包括流汗與肌肉抽筋,中度熱衰竭體溫低於40度,症狀包括大量流汗、臉色蒼白、心跳加快、皮膚濕冷;重度熱中暑則會出現體溫超過40度、意識不清、皮膚發紅發熱及呼吸困難。

國健署強調,活動遊玩,應多注意孩童身體狀況,若出現身體不適請立即休息,必要時須送醫診治;若真的遇到熱傷害,謹記迅速到蔭涼通風處、鬆脫衣物、灑水散熱、補充涼水、儘速送醫等5步驟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