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桃園報導】7年前的今天,講客廣播電臺正式開播,完成客家族群媒體近用權的最後一里路,也是客家語言與文化轉型正義的重要指標。講客廣播電臺成立之初,僅在客家委員會18樓設立一間錄音室,多數節目仍是在其他廣播電臺的錄音室錄製,直到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客傳會)2019年12月27日正式揭牌,講客廣播電臺交由客傳會營運,才逐步打造錄音空間、升級設備、廣募年輕「後生」主持人參與,更結合數位匯流科技,致力客語主流化與生活化,讓「講客」可以大步邁向全新的紀元。

「今晡日係『講客廣播電臺』開播的大日子,真歡喜做得摎大家共下看到,亻恩俚在推廣、傳承客家語言文化个工作,又再進一大步。」2017年6月23日、7年前的今天,時任總統蔡英文坐在臨時打造的錄音空間,用客語放送出講客廣播電臺的第一句聲音,宣告講客廣播電臺正式開臺。

蔡英文當時致詞提及,客家鄉親1988年發起「還我母語」萬人大遊行,爭取自己母語的發聲權。直到1997年,台灣才有第一個客語廣播電臺、「寶島客家電台」,過去政府雖曾想設立全國性的客語廣播電臺,但一直都無法做到。客家族群爭取媒體近用權,這條看似簡單的路,一走就是30年。

前總統蔡英文(右1)、客委會前主委李永得(右2)與主持人彭月春(右3)於2017年用客語放送出講客廣播電臺第一個聲音。總統府提供
講客廣播電臺7週年台慶,邀請主持人切蛋糕同樂。洪俊傑攝

歷經2黨3總統 落後電視14年的客家廣播路

「前總統陳水扁當年宣示要成立全國性的客家廣播電臺,大家都認為會比成立客家電視台容易得多,沒想到,在客家電視成立的14年後,客家廣播電臺才發出了第一次的訊號測試。」時任客委會副主委的楊長鎮,在當年5月9日電臺開播前進行訊號測試,透過臉書貼文寫道,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3位總統都提出成立全國網客家廣播電臺的政見,他們都很努力,但當年頻道遭中廣占用,歷經三任總統的努力,到蔡英文果斷行事才能夠拿回來,相當不可思。

回顧這段歷史,中國廣播公司於2015年12月30日向國家通訊委員會(NCC)申請換發無線廣播執照,NCC要求中廣繳回早年配合政府執行「遏制匪播」政策的「音樂網」、「寶島網」兩頻率才同意換照。由於「遏制匪播」政策目的已不存在,應予以繳回,且客家等族群的傳播資源獲配不足,NCC將頻率分配給客委會及原民會,並依法成立講客廣播電臺(FM 105.9)與原住民族廣播電台(FM 96.3),兩電台都在2017年夏天開播並製播節目至今。

客委會前主委李永得於2017年6月2日視察講客廣播電臺竹子山轉播站。客家委員會提供

講客廣播電臺主持人彭月春回憶開播當時,他與主持人張鎮堃在臨時錄音室訪問蔡英文、時任客委會主委李永得的情形,「我們讓蔡總統也擔任廣播主持人,擬好問題讓他們回應,這些內容不只是講給現場賓聽,更透過廣播正式On出去,還Call Out海外鄉親互動,宣告電臺正式開播。」

彭月春回憶,他1997年進入中廣客家頻道,當時的客家電臺以地方性的頻道為主,他一直有聽說未來會成立全國性的客家電臺,讓各地同步收聽,但直到中廣客家頻道結束都沒有成立。

2017年夏天,講客廣播電臺從臨時的錄音空間起步,透過全國各地客家廣播電臺的力量製播節目,收聽範圍也從雙北、高屏逐步擴展到全台灣。當時除了彭月春、張鎮堃為電臺播出第一個聲音,當時開臺且持續製播節目至今的主持人還包括陳明珠、徐子雁、宋菁玲、廖經華、小古與鍾年晃等人。

講客廣播電臺擁有現今最先進、專業的錄音設備。講客廣播電臺提供

講客走過7寒暑 盼突破客家同溫層接軌世界

《Good morning! Hakka!》節目主持人宋菁玲說,剛開始,電臺各節目散落在央廣、寶島、新客家與大漢之音等電臺,比較沒有歸屬感,隨著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在2019年成立,講客廣播電臺在2020年正式從客委會移交客傳會經營,客傳會接手後,「來到這裡的第一天,感覺就像是自己的家,有自己的歸屬感,設備、空間也越改越美,是我看過設備最完整的錄音室。」

2019年以《客家妹來打卡》節目,為講客廣播電臺摘下首座廣播金鐘獎的主持人陳明珠,回想節目開播至今7年的點滴,「剛開臺時,是做早上8點的現場節目,後來才移到傍晚時間陪伴大家。」她認為能夠每天與聽眾分享生活、一起成長,是相當幸福的一件事情,「7年一轉眼就過去,也期待下一個7年、70年,我要和聽眾朋友一起慢慢變老。」

客傳會接手講客廣播電臺後,年年都有新突破,包括推出手機應用程式(APP),讓民眾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隨選隨聽;首創5G行動直播車「講客號」,走遍全台客庄,運用新媒體數位科技,直接傳達客庄聲音;開創《講客三分鐘新聞》時段,用「四海大平安」客語五大腔調播報即時新聞、並新增逐字播報功能;今年號召各界後生加入,推出全新系列客語Podcast節目,與當今民眾收聽習慣接軌。

講客號搭載空拍機團隊及5G傳輸技術,深入活動現場,收錄音、側錄、訪談,記錄客庄人文之美。宋佩遙攝(資料照)

對於7年來的變化,彭月春說,講客廣播電臺成立後,持續有新一代的客語主持人加入,是一件相當好的事情,「早期受到政策影響,如今語言意識抬頭,大家願意去學,會講客語的年輕人也慢慢變多。」

對於電臺未來發展的期許,彭月春認為,電臺可以做更多的現場節目、舉辦聽友會與聽眾互動,並且區分出各個節目屬性,讓內容更加多元化。《青春歡樂派》節目主持人小古則建議,可以嘗試多舉辦實體活動,建立電台與聽眾的連結。

如今,講客廣播電臺已是全國客語主持資源最豐沛、多元且專業的客語基地,在推動客語主流化的路上,不只硬體升級,優質節目早已跨越語言隔閡。對於未來,如同宋菁玲所說,作為全國性的電臺,講客廣播電臺有能力背負更多的責任,可以勇於突破同溫層、開發新的內容與國際接軌;更可以多做直播,讓聽眾可以聽覺與視覺同步,不僅能提升主持人與聽眾間的連結,也能有效讓客家能接軌世界。

講客廣播電臺小檔案。《客新聞》製表
講客廣播電臺大事紀。《客新聞》製表
講客廣播電臺大事紀。《客新聞》製表
講客廣播電臺大事紀。《客新聞》製表
講客廣播電臺大事紀。《客新聞》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