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王湘仁/桃園報導】端午佳節前夕,許多家庭動起來採買或是包粽子,龍潭客庄經營超過20年的客家米食專賣店負責人葉群芳指出,客家人在端午節最常包的粽子,不外乎就是米粽、粄粽和鹼粽3種,這3種粽子風味和特色各有不同:客家米粽在糯米的烹煮方法上有兩種,但都是講究粒粒分明;粄粽是由粄的外皮包裹配料,再包入粽葉。對客家人而言,米粽和粄粽都會包入靈魂配料「菜脯」;鹼粽則是由糯米和鹼油攪拌後,包入粽葉並水煮,有不包餡沾糖吃的原味,還有加入蜜紅豆等的變化口味。
米粽講究粒粒分明
每年這個時候網路上戰南北粽哪個比較好吃?已快變成一項習俗,但你知道客家人的米粽(四縣腔:miˋ zung,又稱糯飯粽「no fan zung」、鹹粽「hamˇzung」)對糯米烹煮方式也不太一樣嗎?
第一種做法是類似油飯的做法,要先炒配料,客家經典的配料有菜脯、紅蔥頭、豬肉、香菇、蝦仁等爆香備用,糯米浸泡2至3小時攪拌,糯米飯若能用飯甑(四縣腔:fan zen,木製飯桶)來蒸,還會多一個香氣。糯米與配料攪拌完成後,用粽葉包裹起來,最後再蒸約30分鐘,客家米粽就大功告成。
第二種做法同樣先把配料爆香後裝起來備用,接著把浸泡好的生米加入炒鍋中,並放入適量的清水,適度的拌炒讓糯米吸飽水份,把香料的美味帶入粽子裡面。糯米炒至七、八分熟,水份收乾後,便可以把糯米飯和香料依適當的比例包入粽葉中,再用粽索(四縣腔:zung sogˋ,粽繩)綁起來。可以用水煮或是蒸煮,兩者的差別在於水煮的速度會比用蒸的快一些,但用蒸的粽子比較不會軟爛,也比較能保存久一些。
鹼粽備料易包粽難
鹼粽,客語稱為焿粽(四縣腔:giˊ zung),吃起來口感Q彈,外觀呈現半透明,製作過程以糯米加上焿油(四縣腔:giˊ iuˇ,鹼油)攪拌,以粽葉包裹綁上粽繩之後,滾水烹煮4小時。傳統的鹼粽不加任何配料,煮好放涼後,可以放入冰箱冰鎮,再沾砂糖、黑糖或是蜂蜜等沾料品嘗。後也有加入蜜紅豆的口味,紅豆的香甜味搭配下,不用另外沾料就能夠享受軟Q好吃的鹼粽。
多年打粄經驗的粄食師傅葉群芳說,鹼粽看似材料簡單,但卻是最不容易包的,因為糯米在水煮的時候會膨脹,所以粽葉裡面需要預留適當的空間,水煮的時候粽體才不會漏出來,也因為要預留空間,摺粽葉、包粽子有技巧,粽繩也不宜綁太緊。
粄粽最富客家特色
南粽、北粽哪種好吃,每年端午節網路總是掀起論戰。其實,大家忽略的板粽絕對有資格雄霸一方。粄粽和北部粽的粒粒分明,以及南部粽的軟嫩不同,粄的Q彈外皮配上好吃且香氣十足配料,加上粽葉香氣,一次滿足吃粄和吃粽的雙重享受。
葉群芳師傅表示,粄粽相當費工的,從泡米、磨米、煮熟粄團、攪拌、炒配料,再到把粄包入粽葉,最後蒸熟、整好,工序繁多。此外,粽葉的清洗讓人相當容易忽略,若挑選粄粽的時,粽葉比較乾硬,就要懷疑粽葉是否有清洗,必須特別小心。
粽葉的部分,不論哪一種粽子,都可以使用月桃葉、竹葉或是竹殼。採買時要留意粽葉顏色是否自然,要有天然粽葉香氣者,而非顏色過於鮮綠。一般粽葉可以合法使用添加物亞硫酸鹽類避免粽葉變色,但若添加過量可能會導致二氧化硫殘留。若有殘留疑慮,包粽子前記得將粽葉泡水、以刷子刷洗,再用滾水煮過,可以有效減少可能的二氧化硫殘留。
看更多《客新聞》:https://feed.hakkanew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