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范修語/台北報導】客家委員會主委楊長鎮今(6)天將象徵客家電視的「攝影機」,交予公共電視董事長胡元輝、客家電視台長向盛言,代表客家電視在去年5月《公共電視法》修法通過後,正式法制化,加入公廣集團,楊長鎮指出,客台成立21年累積的智慧財產權、器材,以及未來經費,將不再透過「標案」或「補助」,而是以捐贈方式,保障公共電視自主性;公視董事長胡元輝也說,未來一定會傾聽客家族群需求,製播出更亮眼的節目。
客家電視過往皆由客委會透過標案的方式辦理,2003年創台初期為台視製播,2006年為東森電視,自2007年至今則是公共電視負責製播,直到去年5月26日《公共電視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三讀通過,將客家電視明確法制化,並且專款專用,維持族群頻道的獨立性。
今天的捐贈儀式,楊長鎮拿起象徵客家電視的攝影機,開玩笑地說真的非常重,要將這個重擔正式交給公廣集團。楊長鎮也回憶起2003年客家電視草創時期,他擔任籌備小組的召集人,幾乎是從零開始,不過有公共電視同仁的幫助,企劃案出來後「頭過身就過」,當時的客委會主委葉菊蘭堅持與時任總統陳水扁要預算,甚至強調可以沒有客委會、但一定要有客家電視,他感謝葉菊蘭當年的決心讓客家電視順利開播。
楊長鎮說,當年有考慮是否就修改《公共電視法》,無奈朝小野大,無法獲得國會大黨的支持,因此迴避修法,直接用預算案的形式,「所以客家電視很特別,說是客家電視台,但嚴格來講不是一個台,而是一個頻道,我們不是一個組織,而是一個業務,而是客委會一個標案、一個計劃。」
如今《公共電視法》終於修法通過,楊長鎮說,客委會藉這個機會,將客家電視台過去21年的所有智慧採產權、硬體器材與每年預算編在預算案中,用捐贈的方式予公廣集團,「將來不論誰執政,客委會與客家電視台都維持一臂之遙,不能指使客台,希望藉此讓台灣的公共傳播越走越遠、越來越好。」
楊長鎮說,公共電視原本就有多元族群文化的理念,在沒有客家委員會前,就有《客家新聞雜誌》的節目,後來客家電視成立後,公視仍然繼續製播《客家新聞雜誌》;客委會過去幾年與公視合作,合作推出電視劇《茶金》,客家走入主流政策推動已經被大家接受。未來公視用自己的方式繼續向前,客委會也會與民間內容產業,用策略聯盟方式,支持民間內容產業發展,讓客家的路越走越廣。
楊長鎮笑說,自己要囉嗦的建議,台灣電視有幾百個華語頻道,很多也有河洛語,但卻只有一個客家電視頻道,因此是否能多一些通俗內容,「甚至我都覺得肥皂劇也要肥皂一下」,希望可以雅俗共賞,讓不同興趣、不同年齡階層、不同族群的人,都能找的到自己喜歡的節目。
不過楊長鎮強調,這僅只是個人的建議與願望,「好的節目可以打破語言族群界線,未來客家電視完全是公廣集團底下,客委會不可能透過標案驗收或是各種方式,直接、間接影響客家電視各種內容」;他也認為,政府在支持族群頻道、弱勢頻道多年之後,終於可以獨立自主,這是好事一件,政府退出頻道也是現在民主政治重要的觀念,希望這一步走出去後,看到客家電視越來越好,獎越拿越多,收視越來越高。
胡元輝致詞時說,今天不只是客家電視深具意義的日子,對台灣族群傳播與公共媒體關係都是歷史性的轉變。儘管客委會在過去多年並沒有對客台指手畫腳干預或介入,不過它真的是法制上的改變,相當具有象徵意義,他希望用一種光榮感的方式來接受這樣的轉變。
胡元輝回憶,2007年客家電視以指定委辦身分交到公廣集團手上,當時他是總經理;2023年《公共電視法》修正,把客家電視法制化成為公廣集團裡常態性的業務,他擔任公廣集團董事長,能參與其中令他感到非常榮幸。
胡元輝也提到客家電視台長向盛言,客家電視從起步就參與其中;「萬事起頭難,客家電視直到今天法制化成為公館集團成員,中間既是奮鬥也是成長的歷程,真是歷歷在目。」
胡元輝特別指出,全球公共媒體都遵循兩個原則,一個是普及,必需把公共服務普及到國人;另一個是多元,必須以多元視角、服務,提供給國人。就以這兩個原則來說,族群傳播就是公共媒體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它必須承擔的義務。樂見在未來讓客家電視更具主體性、更具獨立性,公共電視會在背後予以最大支持。
胡元輝也說,客家電視是傳承客家語言與文化重要的平台,是族群傳播重要平台,也代表台灣多元文化的包容。客家電視從一路走來所做的努力與成果,公共電視集團將來會非常珍視,未來法制要求上,也會尊重族群主體性與獨立性基礎上,一定會傾聽客家族群需求與台灣社會的需要,製播更多更亮眼的內容,並且會雅俗共賞,讓更多人理解、欣賞到客家文化的底蘊與優美。
看更多《客新聞》:https://feed.hakkanew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