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1935年中部大地震公館石圍墻庄災情慘重,公館公學校學生詹德坤受重傷,傳出他去世前曾唱日本國歌「君が代」(君王世代),被日本殖民政府編入國小教材、鑄銅像、拍紀錄片,當作宣傳樣板;當年與詹德坤同班的謝肇楨(1926﹣2024),在紀錄片飾演詹德坤,銅像亦以他身材鑄造,今年農曆大年初一他在睡夢中仙逝,享99嵩壽,這段殖民故事也走進歷史。
2018年筆者幫已故公館名醫謝春梅(1922—2020)撰寫回憶錄《鄉醫鄉依》,談到昭和10年(1935)4月21日清晨6時2分發生的中部大地震,石圍墻庄災情最嚴重,有百餘人死亡,152人重傷,房屋全倒,慘狀可用「生無完膚,死無棺槨」形容,他的三弟謝發達不幸喪生,小他1歲的童年玩伴詹德坤也被壓成重傷,數天後死亡。
謝春梅生前回憶,大地震前一天他與詹德坤還在「揆一樓」廟前打棒球,隔日傳出被壓成重傷,因石圍墻災情最慘,日本天皇特使入江侍從到石圍墻慰問災民時,才將詹德坤用竹椅抬往醫院就醫,後疑似破傷風敗血不治。
之後,傳出詹德坤去世前唱日本國歌「君王世代」,被重視「皇民化運動」的公館公學校校長橋邊一好報到臺灣總督府,總督府視為軍國主義的宣傳好題材,除給詹德坤鑄銅像,拍紀錄片,也編入國小課本,並傳揚到東南亞。至於詹德坤有無唱日本國歌?還是橋邊一好編造,至今仍是個謎。
筆者為進一步求證「國歌少年」詹德坤的故事,6年前也採訪了他的同班同學謝肇楨。謝肇楨證實,詹德坤去世後,日本媒體曾派員到學校採訪,訪問了他,依他身材鑄造銅像,拍紀錄片時也要他飾演詹德坤,導演還要他在無患樹下撿無患子拿來洗衣服,並要他唱「君が代」。
謝肇楨回顧說,詹德坤晚讀,年紀比他大些、高些,跟他同班念三年級,那時父親謝阿盛也在公館公學校任教,因這層關係,且詹德坤生前沒有照片,校長橋邊一好才選他當詹德坤的「替身」。至於詹德坤有無唱「君が代」?他也不知。
詹德坤銅像豎立在現公館國小前的五福公園內,1936年還舉行盛大的「詹德坤少年頌德紀念像」儀式,師生上下課經過銅像前,都要脫帽恭敬鞠躬,畢業時全班同學也圍在銅像旁合影,好像詹德坤還活著。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國民政府來臺隔年銅像被拆,交給詹德坤家屬,後賣給舊貨商,買了台抽水馬達。詹德坤少年去世,同學未忘記他,同學會都邀他的弟弟詹德君出席。
謝肇楨後考取開南商工土木科,畢業後在三井公司服務,與臺大醫院護理師林藝結婚後,於1952年在苗栗市開設盛安藥局,是苗栗老字號藥局,現已傳承給兒子謝世民、孫子謝文森經營。
1975年謝肇楨與11位同肖虎(1926年生)的同年,組成「丙寅年同庚會」,半世紀來幾每月輪流作東聚會,情誼並傳承到下一代,後隨著「虎兄弟」相繼凋零,聚會才減少,謝肇楨排行老四是最後辭世。謝世民感性地說,爸媽已與另外11位虎兄弟夫妻在天堂再聚了。
這12位虎兄弟依出生序是:劉賡徐、徐虎喜、邱添水、謝肇楨、蕭水益、戴端栐、林水先、徐享城、李阿炳、葉佐展、葉添福、葉善宗,跨足醫藥、教育、政商、公務等行業,相互牽成,情誼有如親兄弟。如徐虎喜被稱「老虎校長」、徐享城當過省議員,是大千醫院董事長徐千剛的父親。
謝世民說,去年農曆除夕父親與家人圍爐,跟他閒聊到深夜,還打電話給親戚拜年,安排年初一中午餐會,沒想到年初一清晨卻在睡夢中辭世,差一年就百歲,仍令人不捨,父親不僅見證「國歌少年」詹德坤的殖民歷史,一生也特別重視同庚兄弟情誼。
隨著謝肇楨辭世,「國歌少年詹德坤」的故事,似成過眼雲煙,鮮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