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蘇佑昇、宋佩遙/桃園報導】「這張照片是人生最遺憾的照片,1988年大家都在搶搭北淡線最後的火車,我就不想去湊熱鬧。」攝影家張良一指著一張舊淡水火車站內所拍的照片,憶起大學走上拍照之路至今的遺憾,因為自己的任性,喜愛記錄淡水一切的他卻沒為北淡線拆除留下照片,隨著他個人攝影集《淡水張良一》的發行,一方面記錄淡水河改變,也拍下他對生命態度的轉變。張良一笑著說,這象徵著他從「淡水河邊大學」畢業。

出身彰化員林的張良一,因為喜歡與故鄉景色迥異的淡水,1987年大學聯考把一切有機會考上的志願都寫上了淡江大學,最終卻錄取了完全沒興趣的經濟系。就在同一時間,他也接觸了影響往後人生超過35年的攝影。張良一說,「大學4年我被退學兩次,每天窩在河邊拍照,這是人生中最苦悶的4年,但也還好有拍照當作出口,不至於人生充滿委屈。」

從大學開始,張良一拿著相機記錄淡水的一切,從河畔的舢舨船到消失的水牛與稻田,見證了淡水由河岸小聚落轉變成全面開發的新市鎮,張良一集結自1987年到2022年影像成為攝影集《淡水張良一》:「從一開始的新鮮、熱鬧,中期的忿怒、批判到最後的安靜與疏離,這些不同時期的淡水影像照見我個人不同階段的生命態度與攝影觀。」

淡水火車站,1987年。這張淡水火車站照片,是張良一心中最遺憾場景。收錄於《淡水張良一》。張良一攝
淡水義山里,2012年,收錄於《淡水張良一》。張良一攝

「那時候任性啊!我拍淡水火車有相關的照片不超過5張,覺得大家都有我就不想拍。」張良一翻著攝影集,回憶起他開始拍照的頭兩年,恰逢台鐵淡水線準備停駛拆除,改建成現今的捷運淡水線,因為不想湊熱鬧,於是沒有跟著「搶搭最後一班車」的熱潮,用相機記錄下北淡線拆除改建這個影響淡水至今的一切。

張良一少年時期的傲氣,在十幾年後回頭去看當年拍的照片,才驚覺他為自己留下了攝影人生中的缺憾。經過十多年才想通,「既使那麼多人在拍,面對同樣的東西,還是可以拍出自己的觀點與想法,但是1987年的我就是想不透」,張良一指著照片略為感嘆地說。

記錄淡水的改變 張良一拍出生命態度的轉變

在淡水的一切,有體悟也有苦悶,有遺憾也有放下,張良一指著一張小狗跳入淡水河的照片,他說,當年在淡江大學的前兩年都低空飛過,大三時下定決心要發奮圖強好好念書,並且發下豪語「順利畢業就要跳下淡水河游到對面八里慶祝」。但卻沒想到用功了半個月後,卻仍覺得「沒辦法委屈自己好好念書」,於是便沒有回到學校念書而被退學。

張良一遺憾無法在大四時參加攝影社的畢業影展,便在那年夏天,張良一每天認真地在淡水河邊念書,希望考回淡江與大家一起畢業一起辦展,「有一天看到狗跳向淡水河,他把我的心願完成了。」

張良一指著攝影集這張照片,他說,跳水的小狗完成了他的心願。李台源攝
這張照片是張良一第一張被中國時報刊出的攝影作品。宋佩遙攝

大學時,張良一看到中國時報在徵攝影專欄,希望記錄台灣、反映社會,沒想到照片真的被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照片出現在報紙上而受到鼓勵,成為他走上攝影記者這條路的重要的一個契機。

張良一說,他拍了淡水35年,一方面記錄淡水河改變,另一部分則是表達生命態度的改變。年輕時拍照是帶著開心、湊熱鬧,對社會好奇的心情拍淡水;中後期在媒體工作,淡水歷經翻天地復改變,他對淡水變得既喜歡又討厭,水田綠地變成一棟棟大樓,但仍還是他喜歡的淡水;最近這十年的心態,則是抱著抽離的心態、不帶情緒的去看淡水。

如今,這樣看淡水的心境也反映在張良一跑新聞的形式,「書中很多圖像與我攝影記者生涯有很大的關連,現在跑新聞我不會貼在最前線,而是拉出一個距離在拍。」淡水影響張良一,讓他用抽離的心態跑工作,不過張良一也說,與工作紀錄議題的形式相比,紀錄淡水像是呈現他的個人心情。張良一讓影像說話,並未在攝影集寫下圖說,僅收錄三篇文章與在末頁寫下照片的時間地點。

「讓照片自己說,攝影者不用講太多話」,張良一說。

「讓照片自己說,攝影者不用講太多話」,張良一說。宋佩遙攝
張良一說,書中少部分用全彩照片,想用顏色呈現許多人工建築的荒謬與突兀。宋佩遙攝
淡水河邊,1989年,收錄於《淡水張良一》。張良一攝
淡水市場,1993年,收錄於《淡水張良一》。張良一攝
淡水埤島,2007年,收錄於《淡水張良一》。張良一攝
淡水沙崙,2018年,收錄於《淡水張良一》。張良一攝
淡海新市鎮,2013年,收錄於《淡水張良一》。張良一攝
淡海新市鎮,2012年,收錄於《淡水張良一》。張良一攝
淡水市場,1997年,收錄於《淡水張良一》。張良一攝
淡水市場,1997年,收錄於《淡水張良一》。張良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