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講客廣播電臺》自今(2024)元旦起節目大改版,推出全新節目企劃,首次聚集到國內3位重量級客家學者張維安、羅烈師與林本炫,共同主持客家知識含金量超高的廣播節目《客座教授!安烈炫》,將嚴肅的族群文化與客家議題,透過輕鬆對談的方式,傳遞給大家,把學術研究和民眾的距離,拉得更近一點。
點我線上收聽《客座教授!安烈炫》
文/張維安(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榮譽教授)
以族群網絡為基礎的客家社團,其發展受到客家人與其他族群的互動關係所影響。客家社團塑造了客家人的社會結構,強調了以族群資本經營社會組織的重要性。歷史上有多個客家社團對於客家族群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以下介紹客家大同會、 香港崇正總會、南洋客屬總會的歷史背景與其對客家形成的貢獻。
客家大同會
在20世紀初,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世界地理』教科書在談及廣東省時,將客家等族群描述為「野蠻部落」,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客家人士組織「客家大同會」,向出版社抗議並要求更正。
客家大同會是客家族群網絡動員的早期例證。會名「大同」強調客家人與漢族無異,強調客家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客家大同會的形成和行動,標誌著客家社團在族群自我認同與反對歧視方面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反映了客家人在面對挑戰時的團結與抗爭精神。
崇正總會
崇正總會,體現出客家社團在保護族群權益、促進社會互動與文化傳承等方面重要性。1921年於香港成立「旅港崇正工商總會」,反映出當時客家人因缺少統屬組織而遭受歧視的困境。在賴際熙等人的努力下,1926年正式更名為「崇正總會」,初期主要聚焦於工商交流的促進,逐步拓展至慈善、教育和研究客家源流等多元領域,為求「正本清源」鞏固客家族群歷史,崇正總會積極從事客家族譜的編纂工作。賴際熙等的貢獻包括收集會員的族譜資料,於1927年編撰《崇正同人系譜》,以此基礎作為反駁對客家人負面觀點的有力證據。1930年,面對《建設週報》刊登的貶低客家人文章,崇正總會選派代表前往廣東省抗議時,便是攜帶《崇正同人系譜》作為佐證。
崇正總會的影響力橫跨全球,激勵諸多海外客家組織的更名,如紐約、檀香山、舊金山、古巴、荷蘭、利物浦等地的客家社團更名為「崇正會」。
南洋客屬總會
在香港崇正工商總會籌備之際,南洋客屬總會也正逐步成型。這個過程反映了隨著客家人在南洋地區日益增多,出現了強烈的組織化需求。該總會的目標是加強客家人之間的聯繫,促進彼此間的互助合作,同時推進工商業、慈善、教育和文化事業的發展。南洋客屬總會特別強調經濟網絡的建立,吸納許多客籍工商機構加入。
胡文虎,一位祖籍福建永定,在緬甸出生的客家人和東南亞商界人士,對於南洋客屬總會及其他客家組織的發展扮演了關鍵角色。他的事業包括創立虎標萬金油等品牌和多家報紙,如《星洲日報》等,這些成就顯著提升了客家社群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抗戰期間,胡文虎作為崇正會和南洋客屬總會會長,積極推動在南洋地區建立更多客屬公會,這一努力顯著增強了南洋客家人的團結和社會網絡。特別是在新加坡、馬來半島、婆羅洲和暹羅等地,許多客籍地方會館更名「客家公會」。
香港崇正總會的賴際熙、黃石華等,建立一個跨地域的崇正客家網絡,促進了全球客家社群的聯繫和互助。胡文虎的領導和貢獻推動了跨地域的「南洋客屬」共同體形成。胡文虎等人物的領導和貢獻,南洋客屬總會促進了客家族群的經濟發展,也加強了他們在全球範圍內的文化和社會聯繫。香港崇正總會促使各地更名為「崇正」,南洋客屬總會則帶來客籍地方會館改名「客家公會」。
延伸閱讀:
張維安,2020,〈百年來客家族群網絡組織的發展與變遷〉,頁51-74。蕭新煌、張翰璧、張維安編著,2020 《東南亞客家社團組織的網絡》。中壢: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遠流出版公司。
收聽快捷網址:您可以透過以下平台隨選收聽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yLy3bl
Spotify ▶️https://reurl.cc/Dj1V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