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講客廣播電臺》自今(2024)元旦起節目大改版,推出全新節目企劃,首次聚集到國內3位重量級客家學者張維安、羅烈師與林本炫,共同主持客家知識含金量超高的廣播節目《客座教授!安烈炫》,將嚴肅的族群文化與客家議題,透過輕鬆對談的方式,傳遞給大家,把學術研究和民眾的距離,拉得更近一點。

點我線上收聽《客座教授!安烈炫》

文/張維安(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榮譽教授)

巴色會傳教士對客家社會做過的研究,對羅香林的理論有很大影響。我們從香港粉嶺崇謙堂墓園可以看出,羅香林和他的太太都是巴色會教友,有時我把羅香林、張祖基的成果也算在巴色會對客家的貢獻。過去人們談論羅香林理論時,很少提及他和巴色會的關係。同時,羅香林也沒有特別開闢專章分析巴色會對客家社會的影響。在廣東省梅州市的中國客家博物館,沒見到巴色會與客家的這一層展示。客家形成的論述中,似乎應加上巴色會影響的這塊拼圖。

三巴會來華宣教

關於巴色會在客家地區傳教的歷史,可從了解三巴教會的工作開始。三巴教會的初期宣教目標涵蓋了不同地區和語言群體。巴色差會負責廣東東部,黎力基專責潮汕地區,韓山明則負責客家人。巴冕差會負責廣東南部和西部,主要針對操「廣府話」的中國人。巴陵差會則由廣州沿北江向上傳教,向說講客家話和廣府話的人傳福音。

黎力基在潮汕宣教挫折後,與韓山明、韋永福(Philipp Winnes)分南、北兩會向客家人群體宣教,南會以香港為基地專向珠江流域地區傳教,而北會以五華為首深入粵北以至廣西建立教會。傳福音的工作包括建立教會,開辦醫院及學校。這些地區筆者曾經走訪兩次,一次是從李朗、布吉兩地往惠州到龍川,再往梅縣。另一次則從梅縣、五華,走向紫金。

巴色會在龍崗、老隆

巴色會的傳教從香港向廣東沿海,例如布吉一帶往中國內地展開。1850年新安縣布吉李朗村江覺仁受洗為基督徒帶來韓山明,李朗成為巴色會在中國內地第一個根據地,建立客語授課的神學院「存真書院」,派遣學生到德國留學,為留歐的最早記錄。舊的布吉老教堂還在,新的布吉教堂經過幾次的遷徙重建,是一座全新的教堂,規模宏偉。

李朗、布吉之外,往東北就是惠州,其中最主要的地方是龍川(即老隆),巴色會的總部設在這裡, 其建築頗具在地特色。龍川縣教堂相當密集。參加教堂活動的教友,數量不少,加上一些家庭教會則實際人數更多,其中有許多傳道人士是女性。

巴色會於龍川的總部。張維安提供
巴色會於龍川的總部。張維安提供
龍川基督教分布圖。張維安提供

巴色會在梅縣、五華

龍川往北就是梅縣,黃塘福音堂現在屬於崇真會,紀念碑說明其前身是巴色會。福音堂聚會仍以客家話傳道,近年也增加「普通話」禮拜時間。梅縣樂育學校的校史記載著1902年的時候,由巴色會所興建。黃塘市中心的梅州市人民醫院前身便是巴色會所建之德濟醫院。一些福利機構,例如盲女院紀念碑上也記載著1912年由巴色會所興建。

相對於知名度較高的梅縣,旁邊的五華才是內地第一位受洗的客家基督徒張復興的故鄉,1852年張復興回鄉布道時,新建了樟村教會最早的歷史建築「德華樓」古色古香。五華的樟村是粵東北客屬第一間教會所在地,也是第一間「現代小學」和第一間「女子學校」開辦的地方。樟村後方的老禾倉,蓋滿了在外地發達後返鄉新建的高級住宅,使我們聯想到,是否因為信仰的關係跟外面的世界接觸比較多?

樟村附近的沅坑,福音堂也相當密集。這是中國足球的發源地,設在山坳裡的球場,讓踢出場外的足球會從旁邊的斜坡自動被送回,這是傳教士為了讓院童有運動的機會而興建的,也是巴色會對中國當代運動的貢獻。

沅坑教會建築已毀,但有舊址的定位(2013年立),牧師樓遺址、德國傳教士住房的遺址、現代足球發源地紀念碑。從紀念碑的照片可以看得出當時教堂雄偉的模樣。牧師樓、學校、足球場,說明牌和紀念碑,立於荒煙蔓草之中,當地人有一個重建的憧憬,也許有一天有機會在舊院址重建牧師樓、教堂和足球場,再續舊時的美景。

檢視19世紀華南客家地區,依稀可以感覺到巴色會通過設立教會、學校、醫院、社會福利機構,對於當地客庄社會發展注入許多因素。

布吉客家基督徒的墓。張維安提供
客家地區巴色差會發展相對位置圖。張維安提供

延伸閱讀:
張維安,2020,〈巴色差會與客家〉,頁97-113。收錄於黃宣衛編,《你可能毋熟識个客家──客家與基督教的相遇》。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收聽快捷網址:您可以透過以下平台隨選收聽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yLy3bl
Spotify ▶️https://reurl.cc/Dj1VpN

點我線上收聽《客座教授!安烈炫》

客座教授安烈炫/西方傳教士與客家研究

編按:《講客廣播電臺》自今(2024)元旦起節目大改版,推出全新節目企劃,首次聚集到國內3位重量級客家學者張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