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佑昇、宋佩遙/苗栗報導】「我拍的不只是過去的老東西,而是希望能看見我們的未來!」苗栗縣「硬頸攝影群」攝影大師陳雲錦,今(1)日一早在國立聯合大學八甲校區參加「客庄印記:陳雲錦攝影藝術展」,並宣布捐贈予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典藏1050張他自1950年代起拍攝,有關苗栗在地的攝影作品,而他先前也主動花4個多月的時間,不眠不休地重新回顧這些作品,為這些照片寫下華客語註釋,就是希望這些作品,能讓社會大眾對客家文化有更深的關注、進而凝聚在地文化認同,喚起對過往的故鄉浪漫情懷,站穩腳步看見未來。

苗栗縣「硬頸攝影群」攝影大師陳雲錦,今(1)日一早在國立聯合大學八甲校區參加「客庄印記:陳雲錦攝影藝術展」,宣布將捐贈予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1050張相片進行典藏。宋佩遙攝

陳錦雲向《客新聞》介紹他於1978年,獲台灣省政府最高榮譽「省政府主席獎」的作品《野茫茫》時,他特別將當時的作品以噴墨方式輸出,竟意外發現手工銀鹽與現代追求快速的噴墨輸出的巨大差異,他感慨地說:「回顧這張在苗栗西湖拍的作品,我發現現代科技輸出,已經回不去原本的調質了,這就是銀鹽相紙與噴墨輸出的差別!」,他也透露,當時的攝影主流是「細緻、白泡泡」但他特別反其道而行,將這4張相片重疊,堆疊到了第三張雲層,就有野茫茫的感覺,成功一舉奪下省府主席首獎「當時是民國65年耶!」陳錦雲難掩驕傲地說。

陳錦雲1944年出生於苗栗縣公館(鳴鳳、北河山區),1967年於師大英語系畢業後,任教於苗栗高中,之後在1977年成為「苗栗縣攝影學會創會會員」(現為「苗栗硬頸攝影群」)並主編「苗栗攝影」月刊10年,他更於1978年,以黑白攝影作品《野茫茫》獲台灣省政府最高榮譽「省政府主席獎」、1981年考獲中國攝影(APSC)、英國皇家攝影(ARPS)碩學會士榮銜。

《野茫茫》多張底片重複合成,獲省政府影賽首獎,苗栗西湖,1976年,陳雲錦提供。

今天的攝影展陳雲錦也特別向《客新聞》介紹作品《硬頸个叔公太陳爺》,因為這也是攝影展的重要主視覺,這張側面剪影照捕捉到了苗栗公館地區三叔公太陳爺爺看似沉思、冥想的一瞬間。他回憶拍攝當下,陳爺爺端著茶杯啜飲杯中清茶,在子孫滿堂的環繞下,像在回顧自己辛勞卻又幸福的一生,透過逆光拍攝技巧,鮮明地勾勒出人物的輪廓,以黑白照片突顯其客家堅毅的硬頸精神。

此外,陳雲錦也提到《歲月老古人》這張作品,對他產生極大的影響,因為這張作品讓他深刻理解,「人的臉上可以留下皺紋,但皺紋不可以刻進心裡」,透過鏡頭看見了客家女性的面龐、身姿,也看見了時光絲毫無法改變,他們內心那堅忍不拔,始終散發著光芒的一面。

今年80歲的陳雲錦,是苗栗縣「硬頸攝影群」的創始成員之一,在這群大師級的攝影群裡,算是「當後生(很年輕)」,因為苗栗硬頸攝影群成立於民國80(1991)年2月3日,成員按年齡依序為陳禮文、陳嚴川、黃勝沐、邱德雲、羅漢章、謝其煚、李湞吉、陳雲錦、劉仁祥、黎漢龍,其前身是「苗栗縣攝影學會」,每一位成員皆擁有暗房,並忠於黑白攝影、以鄉土為題材拍攝創作,避免沙龍攝影調,維持客家攝影本質。作品常被大家認為是客家「鄉土紀實攝影」的代表,也因為作品擁有強烈的反差及光影變化,經常能喚起觀眾,對故鄉的羈絆及浪漫情懷。

苗栗硬頸攝影群於1999年,一同前往龍騰斷橋拍照,順道開會討論會務時的留影。作者傅鈺鈞

對於這次答應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何金樑,願意將他過去1950年代起,拍攝苗栗客庄18鄉鎮的各種在地生動故事,從掌牛(牽牛)、割禾(稻田收割)到婚喪嫁娶等1050張的相片,捐贈予客委會客發中心,作為推廣客家文化之運用,陳雲錦謙虛地說:「我不交東西(捐贈非營利使用),我一走掉了(攝影作品)全部都會變一堆垃圾!」他也笑著說:「趁現大家還可以讓我『嗑嗑滾gab gab gunˇ(華語:喋喋不休)』,作品想要有咖啡調就咖啡調、想變彩色,就變彩色,多好!」、「趁我還有一口氣還在,趕緊被『廢物利用』」

但其實,謙虛的陳雲錦,在近一甲子的時光裡,與苗栗硬頸攝影群,持續不間斷地記錄苗栗地景、人文常民生活景象,而這些相片也讓大家得以認識苗栗的美好,重要的程度異常重要;其中,現在的苗栗縣內許多景點、步道告示相片解說,都有陳雲錦大方提供50多年之間拍攝的相片,像是樟之細路鳴鳳古道的路口登山圖上面,就清晰地對照今昔人文風情,讓到訪苗栗的旅人願意停下腳步,駐足研究一窺在地時光長廊,尋找相片中的過去與現在異同的驚喜感,更得以透過這些珍貴畫面,看見故鄉的美好。

苗栗鳴鳳古道的登山步道入口處,有路線圖及陳雲錦在半世紀前拍攝老照片。莊勝鴻攝

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陳雲錦老師捐贈客發中心典藏的珍貴相片,後續將作為推展客家的研究、展示、教育推廣,包括村史撰寫,一定會產生更多正面的影響,引發大眾對客家文化的關注,也凝聚在地文化認同。何金樑也特別感謝國立聯合大學藝術中心策劃這次的攝影展,讓更多年輕學子,能在經典攝影中,見證臺灣客家的變遷及多元風貌。

客發中心指出,「客庄印記:陳雲錦攝影藝術展」是由國立聯合大學策劃,與客委會客發中心共同合作的攝影展,即日起展出至4月30日,而除了今天上午的開幕記者會之外,客發中心也趁勢於下午在臺灣客家文化館辦理「桃竹苗客庄村史第三期人才招募說明會(苗栗場)」,希望透過本次人才招募說明會,邀集更多對客庄有濃厚興趣之民眾及年輕學子,持續以在地人的觀點來蒐集及詮釋地方史料,共同為客庄聚落建構出歷史感與共同記憶,並將在地多元且豐富的客庄故事傳續下去。

何金樑上午出席完客庄印記陳雲錦攝影藝術展後,緊接著,今天下午在臺灣客家文化館,舉辦「桃竹苗客庄村史第三期人才招募說明會」。客發中心提供

「客庄印記:陳雲錦攝影藝術展」
時間:113 年 3 月 1 日至 4 月 30日
地址:國立聯合大學八甲校區藝術中心

「客庄印記:陳雲錦攝影藝術展」「客庄印記:陳雲錦攝影藝術展」即日起展出至4月30日,今天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左五)、聯大校長李偉賢(右七)、攝影家陳雲錦(右六)、苗栗縣長鍾東錦(右五)合影。客發中心提供

 

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何金樑感謝攝影大師陳雲錦,無私提供客發中心典藏其1050張珍貴攝影作品。宋佩遙
國立聯合大學校長李偉賢(左)與陳雲錦合影。宋佩遙攝
陳雲錦與今(1)日出席的貴賓們合影。宋佩遙攝

 

《野茫茫》多張底片重複合成,獲省政府影賽首獎,苗栗西湖,1976年,陳雲錦提供。
《野茫茫》多張底片重複合成,獲1978年省政府影賽首獎,陳雲錦也特別將該作品再次輸出,卻看出手工銀鹽相片與數位噴墨輸出的差異。宋佩遙攝
《硬頸个叔公太陳爺》,1975年,公館,陳雲錦提供。
《歲月老古人》,1973年,陳雲錦提供。
《霧中三人行》(頭屋鳴鳳),1974年,陳雲錦提供。
《河堤早晨》(苗栗維祥),1973年,陳雲錦提供。
《穎川大院》,公館寬仁,1975年,陳雲錦提供。
《天倫晒穀場》,1970年,頭屋四方石,陳雲錦提供。
《帶學生去遶山》,後龍溪新東橋,1971年,陳雲錦提供。
《三義老車頭》(小城故事),1978年,陳雲錦提供。
《拉車樂-1》,1976年,頭屋鳴鳳,陳雲錦提供。
《兩片有挷水》,苗栗維祥,1975年,陳雲錦提供。
《涂屋夥房》,頭屋鳴鳳,1991年,陳雲錦提供。

【今昔對照】鳴鳳古道半世紀老照片 挑擔越嶺好辛苦

現在已成民眾登山健行的賞景步道。洪俊傑攝 【莊勝鴻 / 苗栗報導】苗栗古步道——樟之細路鳴鳳古道在半世紀前的樣…

何來美專欄/羅漢章鏡頭下的泰雅風情

文/何來美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苗栗縣「硬頸攝影群」攝影大師羅漢章,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