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龍年到!《客新聞》推出過年系列專題,透過記者走訪客庄,介紹客家文化,更提供春節走春吃喝玩樂的好去處,讓大家可以龍stay(Long Stay),也可以找到美食都「食得」(siid dedˋ)。
【蘇佑昇、李台源、范修語、宋佩遙/台南報導】2024台灣燈會「龍耀台南」,在睽違16年後重返台南舉辦,其中安平展區率先於2月3日(周六)登場,《客新聞》也特別提前開箱此展區,更訪問策展的藝術家林侑正,創作出「興城記」作品,透過大型雷亞架(LAYER)掛上5萬多顆LED光點,以三階段磅礡的聲光音效展演。
「興城記」長寬高達12公尺,遊客除了可以看見台灣從荷蘭時期至今的府城400年演進過程,更可以看見林侑正對台南這座城市的羈絆及未來想像,而當遊客穿過「興城記」光雕作品城門時,一抬頭,便可看見那座凝視安平港口、高達20公尺的林默娘雕像,感受到媽祖對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送上最慈悲為懷的祝福。
林侑正接受《客新聞》專訪時,一頭秀髮被安平港口的海風吹的十分飄逸,一開口便熱切地引導我們到林默娘公園一樓平台的側邊位置,他透露:「這裡就是最佳觀賞位置!」從這個側邊位置看「興城記」作品,可以清楚看見光雕的各種造型。
緊接著,他向我們透露,他和團隊要持續測試「興城記」的作品,因為安平港口的海風很大,團隊會將所有的變動因素,一一排除,就是要燈會期間完美正常展演,因此,他們從搭雷亞架搭建完成、2月3日安平展區開幕式,然後持續到3月10日閉幕式,這段期間團隊每天都要爬上去測試,「就算是上週寒流來襲,台南只有12度,大家還是都要來顧,就是要確保萬無一失」,林侑正淺淺地笑。
這次的「興城記」選址,林侑正也特別考量到現場林默娘公園內的雕像,林侑正說:「設計團隊有顧慮到,雷亞架不能擋在媽祖前面,因為媽祖要護衛海口,不能擋到媽祖的工作,所以特別把興城記作品擺在媽祖側邊。」竟也巧合地符合一樓最佳觀賞視角,他更深信燈會期間,媽祖會給予所有來參觀的遊客最深的祝福「一切都是最美好的祝福和安排!」
原本《客新聞》記者會以為港口的海風會很強勁,但採訪當天海風似乎挺溫和,沒有想像中的猛烈,但林侑正笑著說「平常海風真的很大!」所以「興城記」作品,才會特別選擇較粗的雷亞架來搭建,「相對會安全許多!」
林侑正強調,這次「興城記」以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為目標,追求所有的作品材料,全部都可以回收再利用,而且燈會結束後,也可以百分之百場地復原,但記者納悶地詢問:「高9公尺、近3層樓高的『興城記』要如何抵禦強勁海風?而且這些LED燈都可回收?」
林侑正解釋,因為林默娘公園地面不能鑽孔、不能打樁,所以才會選擇搭建舞台專用的「雷亞架」,而且原先想要搭建玻璃屋,當陽光照射時,玻璃屋內的作品會十分美麗,但考量到成本較高、玻璃屋不可回收,因此捨棄了搭玻璃屋的選項,改成搭長寬高12公尺、6公尺、9公尺的大型雷亞架,雷亞架拆卸後可回收歸還租借廠商,5萬多顆的LED光點,拆卸下來後,可再利用到別處,「因為長近9公尺的LED燈條,是由3條LED條串接起來的,這5萬顆LED燈,可以變成『提燈燈籠』的燈」絕對符合SDGs永續發展目標。
林侑正也向《客新聞》分享觀賞「興城記」的訣竅,他透露,當初設計就是以「曼陀羅創意思考法」來設計,所以作品會有九格的長方矩陣,以一個主題為中心概念,讓遊客觀賞時,會向外八個空格被強迫思考,進而激發出更多新的想法,最後,林侑正也希望遊客到訪時,一定要穿過這個「興城記」城門,會有一種「我要出城打拚,充滿希望一定會成功光榮返家的概念。」
《客新聞》記者採訪林侑正的時候,夕陽落在安平港口的海面上,海面及天空都是橘黃色的一片,堪稱無敵夕陽海景,安平港口的風景美的令人屏息,而到了晚間6點,日落西山之際,被黑暗壟罩的林默娘公園,瞬間被「興城記」作品的光雕照的通亮,現場也響起磅礡的音樂及光雕投射,「興城記」光雕秀十分震懾人心。
「興城記」包括三大主題:原初之境、 興城、映月,會以互動光雕投影方式,呈現出台南這400年來的過去、現在、未來的沈浸式體驗,遊客可以親自穿過光雕城門,就像進城門一樣,邁向希望和成功,當出城門後,抬頭便可望向媽祖,也追尋內心的寧靜。
第一個主題「原初之境」:先呈現台南安平原先是海水波光粼粼,然後會有海水、梅花鹿、原住民族開墾追逐的LED畫面,緊接著,會有西拉雅、客家人、河洛人等人文元素,作為光雕投影的開場。
第二個主題「興城」:以荷蘭、明、清、日、民國各年代,不同族群在台南建構出的代表性特色建築,以及各族群的生活軌跡,以線條方式,創造出浮動空中之城的意象。
第三個主題「映月」:將各族群愛情、祝福話語,像是「茶水香甜、富貴萬年」等,變成文字光雕牆,並以半月沈江的光影方式,用點線面的流動與變換,引起對臺南未來式的想像。
半月沈江,府城的昔稱之一。幾百年前,在西門路以西為台江內海,而地勢上,府城為東高西低。乾隆年間,府城改建成土城後,站在大西門上眺望整個府城,像是半顆月亮緩緩沈向彼時的台江內海,故有半月沈江般的意境。
最後,林侑正感性地說,其實設計這個作品,有很大的原因,是想做給他的孩子看的,「希望我的小孩,能在看到光雕聲音和影像擾動,覺得有趣之後,進一步思考,人們為何聚集在一起?一座城市是如何從無到有?當一座城市興起之後,它的未來會是什麼樣的面貌?」
「通常一座很大的廟的廟埕,都會有一顆很大的樹,那棵樹是聚集人們的樹,而一座城市就是從一棵樹、一間廟開始的」林侑正說,因此台灣的每一個城市,都是從無到有,但我們接下來,應該要思考,現在生活的城市,是過去20年前、50年前的前人所規劃,「那我們是不是應該不分族群,一起替未來這片土地上的城市,添加更多想像和行動力!」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未來美好「興城記」的一員。
興城記展演日期:
- 展期:113年2月3日至3月10日,除夕(113年2月9日)暫停
- 地點:安平燈區(林默娘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