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講客廣播電臺》自今(2024)元旦起節目大改版,推出全新節目企劃,首次聚集到國內3位重量級客家學者張維安、羅烈師與林本炫,共同主持客家知識含金量超高的廣播節目《客座教授!安烈炫》,將嚴肅的族群文化與客家議題,透過輕鬆對談的方式,傳遞給大家,把學術研究和民眾的距離,拉得更近一點。
點我線上收聽《客座教授!安烈炫》
文/張維安(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榮譽教授)
將客家北方漢人起源論視為時代的產物,與將客家源流歷史視為歷史事實兩者的意義不同。視為歷史事實者,認為客家族群的認定有客觀可信的資料;視為時代的產物者,認為客家源於北方漢人的觀點,受到當時社會社會結構所形塑。林正慧指出,在歷史上,客家人曾多次被視為非漢族群、野蠻族群,甚至在「客家」旁邊加上犬字旁,引發了客家社會積極維護其漢人的身份和尊嚴。每一次「被侮辱」,客家社會皆有所回應,如大同會、客家源流會等。羅香林的《客家研究導論》也在南洋地區的客家社群中發生過重要的作用,強調客家漢人的正統性,並促進了客家意識的傳播和團結。
誤把客戶當客家
邊緣客域的客家知識、客家族群的自省、從他稱到自稱的成果,雖然啟蒙了中心客區對客家族群的認識,但是當地學者卻承接了宋代客戶的概念,沒有承接來自他稱、賤稱的客、客人傳統。羅香林在《客家源流考》中也將「客戶」概念追溯至晉元帝的「給客制度」,主張客家一詞源自當時的官方稱謂。這方面林正慧指出,歷史上的「客戶」就是漢魏以來因逃避戰亂和地主壓榨而流離失所的農民,又稱流民、流人,這種 客戶各朝都有,且流布全國。誤把客戶當客家可說是一個知識性的誤解。解開這個誤解,也是解開客家北方漢人起源論的誤解。
混淆本貫主義與方言主義客家
施添福的見解有助於說明客家並非先成於北方,而後多次南遷,他將歷史上與「客」這個字稱謂有關的人群,區分成「本貫主義的客家」(指流民或暫居他地的外來人),與「方言主義的客家」(專指使用客家方言的人群)。他指出,從魏晉到明清,各種關於客家的稱謂多基於戶籍制度的「本貫主義客家」,並非作為族群的專稱。與當前所稱客家族群相關的「客家」概念是指,清中葉以來才由本貫主義的「客家」概念逐漸轉向「方言主義的客家」,這一轉變過程緩慢,且至今尚未完全完成。因此,與客家族群相關「客家」內涵的釐清,也釐清了客家北方漢人起源論中「客家」的誤置。
客家北方漢人南遷說的反思
客家南遷說的反省,包括歷史記載中缺乏客家南遷的歷史,中國北方未發現原初的客家村落等。這方面,許懷林列出多個疑點:南遷的中原人為何僅有定居於閩粵贛交界區的人群成為客家人?為何留在北方的人已不再說客家話?客家特性在多次遷移中是否可能一直保持不變?客家族群南遷卻未與周邊族群通婚而維持其語文的不合理。南遷說預設客家特性原本就存在,南遷僅是居住地的變化,忽略了閩粵贛交界區實際社會情況對客家群體的影響。客家南源論的學者進而提出客家是贛閩粵交界區的本地人群,雖有外來者但多被當地文化同化成為當地土著,閩粵贛交界區是客家文化中心區。
客家文化中心地區的族群知識體系之形成,受到政治經濟情境的影響。嘉應州志的溫仲和忽略源於邊緣客域的客、客人,用客家承接於宋代的「客戶」、羅香林則追溯客家歷史至晉代「給客制度」值得省思。今日已有更多相關論述的提出,客家南源論典範逐漸浮現。
收聽快捷網址:您可以透過以下平台隨選收聽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yLy3bl
Spotify ▶️https://reurl.cc/Dj1VpN